隨著「金稅四期」系統全面上線,中共稅務監管正進入數據精準、嚴查個稅的「嚴控時刻」。在企業稅務稽查風暴持續收緊之後,個人所得稅逐漸成為當局增收的新焦點。近期浙江稅務局通報一起多崗位人員漏報個稅案例,顯示個人收入稽查正從高收入群體延伸至普通職場人,稅務重點已由「查企業帳」轉向「查個人帳」。

浙江省稅務局10月6日發布通報稱,一名納稅人在深圳、重慶等多家公司任職期間,共取得工資薪金收入五十八萬餘元,卻未依法進行年度匯算申報,並虛假填報專項附加扣除項目。該納稅人最終被追繳稅款與罰款共三萬六千七百七十三點八八元。通報明確指出:「虛假填報年度所得、未進行年度匯算、虛報專項扣除等行為,將依法被稽查處理。」

監管轉向:從企業到個人

浙江商人張達(化名)對記者表示:「以前主要查企業的帳,現在是企業和個人一起查。企業避稅、個人漏稅、工資分拆、掛靠薪酬都能在系統裏交叉比對。我為了讓工人多拿點實際收入,以前會少報工資、多發補貼,現在這樣也會被卡得很緊。」

自「金稅四期」系統正式運行以來,大陸個人所得稅資料與社保、公積金、銀行交易紀錄、用工備案等數據已實現互聯共享。稅務機關可利用演算法模型自動識別多點收入、異常報銷與虛假專項扣除等行為,形成「人企同查」的立體監管格局。

多地稅務系統亦發布提示,自2025年起,個稅年度匯算將成為稽查重點。重點對象包括:同時在兩家以上單位取得工資薪金者、兼具個體工商戶與職工身份者、虛報子女教育或按揭扣除者,以及在多家公司掛職或領取顧問費、項目報酬的人員。

財稅專家:徵管全面化與信用掛鈎

杭州財稅顧問周先生指出:「企業稅查得越嚴,個人避稅空間就越小。過去企業可以代付或報銷一些收入,如今這類操作在系統裏都逃不掉。」

前華為集團會計張小姐對記者透露,隨著金稅四期自動比對功能強化,納稅信用將直接影響貸款、投標乃至個人徵信。「這已經不只是稅務管理問題,而是信用體系的延伸。我聽在同事說,現在稅局幾乎每月都上門查一次,企業壓力很大。」

財政壓力下的「稅收維穩」

今年以來,中共稅務總局多次重申個稅匯算是公民法定義務,未如實申報、少繳稅款者除補稅外,還可能面臨罰款或行政處罰。

山東濟南一名公務員向記者透露,地方財政吃緊正推動稅務部門「強徵實管」:「你看現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稅務人員天天去找開發商問房子甚麼時候賣出去,因為完不成任務。他們得從別的地方找稅收。」

據業內人士分析,近年地方政府為了「保財政、保運轉」,稅收徵管呈現出全面化趨勢。特別是對高收入人群、靈活就業者與多職收入者的個稅稽查,已成為地方財政「穩定器」的重要抓手。

旅居馬來西亞的地產商楊先生對記者說:「政府正在建立個人納稅信用體系,把每個人的納稅情況都納入信用記錄,用這套系統來推動所謂『全民合規納稅』。這方面他們做得很熟練,也很有政治目的。」

從「稅收治理」到「人頭管理」

分析人士指出,金稅四期的推進不僅意味著技術升級,更標誌著中共稅收治理邏輯的轉變——從企業經營監管延伸至個人財務監控。

有觀點認為,這種從「查賬本」到「查人帳」的變化,實際是財政壓力與政治風險並行的產物。當經濟下行、地方債務高企時,政府需要更精準的「數據抓手」來維持收入與穩定。
而「納稅信用」制度的建立,表面上是現代治理,實際上也可能成為監控個人財富流動與社會行為的工具。#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