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型綜合商社雙日公司(General Trading Company)10月30日實現歷史性突破,首次從澳洲進口重稀土,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在中共不斷收緊稀土出口管制的背景下,西方盟國正在加速構建獨立於中國的稀土供應鏈體系,全球關鍵礦產格局面臨深刻重構。

歷史性突破:日本首次進口澳洲重稀土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雙日公司首次進口的重稀土來自澳洲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 Ltd.)位於西澳州韋爾德山的礦山。稀土礦石在當地開採後,運往馬來西亞的分離廠進行分離和提煉,加工成鏑和鋱等重稀土元素,再出口至日本。

重稀土元素鏑和鋱可顯著提高高性能釹磁體的耐熱性。這種磁體是純電動汽車(EV)電機與風力發電機的關鍵材料,被視為清潔能源產業鏈的重要基礎。

事實上,雙日公司早在2023年便開始布局。該公司與日本能源與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共同出資設立合資企業,向萊納斯公司投資約2億澳元,並簽訂長期供應協議,鎖定萊納斯重稀土產品中高達65%的鏑和鋱份額,為日本構建獨立穩定的稀土供應體系奠定了基礎。

隨著萊納斯面向日本市場的生產線投產,雙日公司得以實現這一歷史性進口。

按照規劃,日本計劃從澳洲採購約30%的國內重稀土需求,這將顯著降低對單一供應來源的依賴。

這次進口對日本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此前,日本的重稀土幾乎完全依賴從中國進口。2010年釣魚台爭端期間,中方曾一度停止對日本出口稀土,嚴重衝擊大型製造商的供應鏈,令日本深刻認識到供應鏈安全的脆弱性。

從那時起,尋求中國以外的多元化供應源就被日本政府視為經濟安全的核心戰略。然而,多元化布局也意味著更複雜的物流網絡——原料需從澳洲、美國等地開採,再運往東南亞等地區加工,最後才能抵達日本。

今年4月,中共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共進一步擴大管制範圍,將超硬材料、部份稀土加工設備和原輔料、鈥等5種中重稀土、鋰電池及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納入管制清單,新規於11月8日起正式生效。

新規定要求,出口上述物項必須向商務主管部門申請許可證。管制措施不僅涵蓋傳統貿易性出口,還包括通過知識產權許可、對外投資、技術交流等任何形式的轉移或提供方式。

這一系列管制措施被外界解讀為中共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稀土武器化」策略,也進一步堅定了西方國家構建獨立供應鏈的決心。

美澳日印聯手建供應鏈 全球稀土格局正在重構

面對中共的管制升級,西方盟國加快了聯合行動的步伐。

今年7月,美國、澳洲、印度和日本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物倡議」(Quad Critical Minerals Initiative),旨在通過多邊合作確保關鍵礦產的穩定供應和供應鏈安全。

該倡議重點促進關鍵礦產在開採、加工和回收等全產業鏈環節的合作,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並減少對少數國家的過度依賴。

10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白宮簽署關鍵礦產合作協議,將這一戰略推向新高度。

根據協議,美澳兩國政府承諾在未來六個月內各投資至少10億美元,共同推進總值85億美元的採礦和加工項目。協議還為關鍵礦產設定最低價格保障機制,確保項目的長期穩定營運。

特朗普在會晤中毫不諱言:「我不希望中國在稀土問題上卡住我們的脖子。」他表示,根據新協議,「大約一年後,我們將擁有充足的關鍵礦產和稀土資源供應。」

協議涵蓋的項目包括釹、鈦、鋯石、石墨等多種關鍵礦產的開發。其中最具戰略意義的是位於澳洲的埃尼巴煉油廠項目,該廠已獲得政府17.5億美元的貸款支持。

根據規劃,埃尼巴煉油廠在進一步開發後,將能夠生產全球約四分之一的重稀土供應量。這些材料不僅是製造高性能磁鐵的關鍵原料,也是先進武器系統等國防裝備的必需品,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價值。

隨著日本、美國、澳洲及歐洲國家加速構建獨立於中國的稀土供應鏈體系,全球關鍵礦產格局正在經歷深刻重構。#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