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維持心臟健康而言,運動就像服用藥物,而且要服用適當的「劑量」才有效。但最近有研究顯示,這個「劑量」可能因人而異。男性要比女性運動更多,才能達到相同的護心效果。為甚麼會這樣呢?
英國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臨床運動生理學資深講師麥納馬拉(Jack McNamara)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撰文說,男性的運動量必須達到女性的兩倍左右,才能獲得與女性相同的降低心臟病風險的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超過8.5萬名年齡37歲至73歲的英國成年人佩戴加速計(一種可測量身體運動和活動量的裝置)7天。然後,研究人員追蹤了每個參與者將近8年的健康情況。
結果發現,每周進行大約4小時中等至高強度體能活動(例如快走、慢跑、騎單車或跳舞等能提高呼吸頻率和心率的運動)的女性,其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了約30%。男性則需要進行大約9小時的同類體育活動才能達到類似的效果。
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的人來說,情況也是如此。該研究估計,被診斷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女性每周需要進行大約51分鐘的體育活動,才能將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0%;而男性則需要進行85分鐘左右的運動。
為何在運動量方面男女有別?
針對為何男性的運動量必須比女性多才能達到相同健康效果,麥納馬拉從兩性生物學上的差異作出解釋。
麥納馬拉指出,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通常高於男性。這種荷爾蒙對身體如何應對運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可以幫助身體在耐力運動中燃燒更多脂肪作為能量來源,而且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
女性也傾向於擁有較多慢肌纖維,這種肌肉纖維有效率且不易疲勞,適合大多數運動指南所建議的那種穩定、持續的體育活動。
因此,從生理上的差異來看,男性和女性獲得類似心臟健康益處所需的運動量差距,並不像研究結果表明的那樣令人震驚。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並非聲稱女性應該減少運動量,也不認為男性無法獲得類似的益處。它只是說,男性每周可能需要進行更多運動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運動量建議未區分性別
麥納馬拉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和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目前發布的運動指南並未區分性別。但這項新研究對這些建議提出了質疑,顯示它們可能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男性和女性的心臟病經歷不同——從症狀到結果都不同。如果達到相同健康益處所需的運動量也不同,那麼這些機構的建議也應該反映這一點,同時也要保持簡單易行。
這不是要女性減少運動量。每周150分鐘的運動量仍然是一個有用的目標——而且很多人尚未達到這個目標。這也不是要男性將運動時間加倍,而是要以適合自己每周節奏的方式持續增加運動量——運動總時間越長,對心臟健康的益處就越大。
男性和女性都能從規律的運動中獲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男女之間存在明顯的生理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他們從同一種運動中獲得的益處。#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