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額能源價格和低廉進口價格的「雙重夾擊」,德國鋼鐵工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甚至威脅到數萬就業崗位。11月6日,德國聯邦政府在柏林召開「鋼鐵峰會」(Stahlgipfel),與受影響的聯邦州州長、工會代表及企業高管磋商對策。
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基民盟CDU)親自主持峰會,副總理拉爾斯‧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社民黨SPD)、勞動部長貝貝爾‧巴斯(Bärbel Bas,社民黨)悉數出席。經濟部長卡特琳娜‧賴歇(Katherina Reiche,基民盟CDU)則強調:歐洲必須共同行動,打造「矽谷式的工業復興」,而非「官僚泥潭」。
挽救本土工業產能 「鋼鐵峰會」尋找出路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鋼鐵生產國,近年來飽受結構性危機困擾。首當其衝的是高漲的能源價格:德國當前工業用電價格高達18歐分/千瓦時,遠高於國際競爭對手,導致本土鋼鐵在全球市場「毫無競爭力」。
再者,中國作為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國的出口洪流正對德國和歐盟本土產業構成嚴峻挑戰。德國鋼鐵協會(Wirtschaftsvereinigung Stahl)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鋼鐵產品對歐盟進口量同比激增25%,佔歐盟總進口的35%以上。
這不僅壓低了德國本土鋼鐵價格,還加劇了能源轉型成本壓力,導致德國多家鋼鐵廠面臨減產和裁員風險。據統計,僅下薩克森州就有1萬直接就業、35萬間接就業崗位岌岌可危。北威州、漢堡、不來梅等鋼鐵重鎮同樣告急。
曼海姆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失去本土鋼鐵產能,德國將在汽車、機械製造領域對中俄產生「戰略性依賴」,後果不堪設想。
漢堡經濟參議員梅拉妮‧萊昂哈德(Melanie Leonhard,社民黨SPD)強調:「鋼鐵關乎德國整個工業鏈生存,從汽車到風電塔筒,沒有本土鋼鐵,就沒有能源轉型。」
德國經濟部長「放大招」:明年起工業電價正式落地
下薩克森州州長奧拉夫‧利斯(Olaf Lies,社民黨SPD)在峰會前警告:「鋼鐵峰會絕不能流於形式!」他聯合北威州、漢堡、不來梅、薩克森、薩爾州五位州長遞交聯合文件,提出四點要求:
1. 必須立即引入5歐分/千瓦時的工業電價;
2. 2026年前建成全國氫氣核心網絡;
3. 歐盟對俄羅斯鋼鐵實施進口禁令、對中國等國徵收保護性關稅;
4. 將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覆蓋範圍擴大至下游產品。
德國經濟部長賴歇在峰會前夕宣布,從2026年1月1日起將正式推行國有補貼的「工業電價」(Industriestrompreis),目標將電力成本降至5歐分/千瓦時左右,以重振行業競爭力。
另外,政府的補貼資金將從「氣候與轉型基金」(KTF)撥付,預計每年15億歐元起步,覆蓋約2000家高能耗企業,同時延長鋼鐵行業現有電價補償機制至2030年後。德國企業方面則須承諾「高效投資」和「就業保障」。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貝爾補充,2026年初企業即可「提前知曉」電價優惠,補貼將追溯至2027年預算。克林貝爾還提議,在千億歐元級別的交通基礎設施特別基金中,將優先採購「德國本土綠鋼」。
對抗衝擊 德總理支持歐盟加徵進口鋼鐵關稅
德國總理默茨於「鋼鐵峰會」當天表示,德國支持歐洲聯盟(EU)提高外國鋼鐵關稅的提案。
歐盟10月提出計劃,準備將外國鋼鐵關稅提高一倍。這是仿傚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做法,以保護歐洲陷入困境的鋼鐵業免受廉價中國鋼鐵衝擊。歐盟執行委員會建議將鋼鐵進口關稅提高至50%,並將可免稅進口的配額削減47%。
默茨在柏林與主要鋼鐵業界人士會談後表示:「這些提案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他說,「我將盡全力支持這些提案,並希望能制定出適當的規範。」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副總幹事霍爾格‧勒施(Holger Lösch)稱這些措施是「及時雨」,可避免更多鋼鐵工廠外遷。
觀察人士預測,本次峰會或成為默茨政府「黑紅大聯合」在經濟領域的一次關鍵考驗。若工業電價如期落地,將為整個能源密集型行業(化工、造紙、有色金屬)注入強心針;但若歐盟設置過多附加條件,或財政資金吃緊,德國「去工業化」陰霾則仍將揮之不去。#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