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本月初在巴黎開設首家實體店後,主打「快時尚」的中國電商SHEIN在法國的營運就不斷受到打擊。不僅其在線銷售平台被法國政府下令暫停在法營運,該公司目前還面臨上百個品牌提起的訴訟,被指控涉嫌製作販售仿製品,對相關品牌形成了「不正當競爭」。
本周三(11月19日)晚間,法國多家行業協會發布的聲明稱,SHEIN已被包括Monoprix和Promod在內的約一百個品牌提起訴訟,其商業模式被指控涉嫌不正當競爭,違反了法國現行法規。
據法新社報道,相關案件的代理律師杜布克(Cédric Dubucq)透露,提告的公司要求SHEIN賠償經濟損失,而賠償金額可能高達數億歐元。
SHEIN公司的一名發言人公開否認了對該公司不正當競爭的指控,聲稱這些訴訟旨在呼籲人們抵制SHEIN。
本月5日,SHEIN的首家實體門店在巴黎市中心的BHV商廈開張,當天吸引了不少顧客前往購物,但同時也有抗議群體在其店門外聚集抗議,有示威者呼喊口號,還有人舉著寫有「SHEIN可恥」的標語牌。
此前,SHEIN被指控在線銷售兒童色情玩偶,還販售了被法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兩類武器,包括「殭屍刀」,套在手指上增強毆打力度的「指虎」,以及可連續大量射擊的槍械、大炮、地雷等,這些物品在法國都被歸為「非法武器」。SHEIN因此受到法國當局的調查。
就在SHEIN的巴黎實體店開張當天,法國政府宣布,暫停SHEIN的數碼平台營運,直到SHEIN證明該公司發營運符合法國法律為止。法國總理辦公室表示,將出台法律封禁SHEIN在法國的網上營運。
其後,法國國民議會在11月6日凌晨通過了一項法案,決定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小額包裹每件徵收2歐元的稅。外界認為,這主要是針對SHEIN等中國電商平台採取的措施。
今年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也曾發出警告,指稱SHEIN電商平台使用虛假折扣、誤導性訊息向消費者推銷劣質產品,其營銷手段涉嫌違反了歐盟消費者保護法。
SHEIN在全球採取了激進的擴張和營銷手段,讓大量涉嫌偷竊品牌創意的廉價仿製產品(主要是時尚服裝)湧入歐洲市場,對歐洲本土的時尚零售行業造成了嚴重衝擊,因此遭到多國政界和時裝零售商的強烈批評。
據公開的資訊,SHEIN被指控利用AI演算法在網絡社交平台上狩獵,竊取各國時尚設計師們的創意,製造出大量廉價的仿製品在海外傾銷。
具體方式是:先掃瞄Pinterest、Instagram、TikTok 等互聯網共享平台上的熱門穿搭與設計師作品,利用影像識別(Image Recognition)技術,將服飾的顏色、剪裁、布料、飾邊等拆解成數據標籤,系統再分析短時間內最具「爆款潛力」的元素,然後生成大量「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款式。
接著SHEIN會對各種款式先小批量試單上架,然後對其中熱賣的款式進行大規模量產並迅速搶佔市場。這就是SHEIN的所謂「快時尚」的秘密運作方式。
據英國著名時尚文化雜誌Dazed報道,英國設計師普拉多(Bailey Prado)曾在Instagram 上公開指控SHEIN抄襲了她的數十款鉤針設計,這些產品原價介於95至300美元,但在SHEIN平台上的仿製品卻只賣20美元或更低的價格。
時尚監督機構Diet Prada也曾指出,法國品牌Maison Cleo的某款襯衫售價為220歐元,但SHEIN模仿其設計款式製作的產品價格低至8美元一件。
有專家指出,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整體複製,而是將設計「模組化重組」的結果。這種「近似但未完全複製」的策略,使得SHEIN可以避開法律上的直接侵權定義,長期在灰色地帶遊走而難以被定罪。
路透社和時尚網站The Business of Fashion(BoF)都曾在相關報道中表示,這些訴訟主張不僅是抄襲問題,還牽涉「算法驅動」流程,而SHEIN的演算法是相關訴訟的焦點。
這種運作方式讓SHEIN的「超快時尚」速度驚人,其它品牌需要數周、甚至數月才能完成從設計到產出的新品開發流程,SHEIN僅需2天時間就能完成,而且兩者在開發新品上所花費的資金天差地別。
再加上SHEIN的供應鏈主要在中國,其勞工成本十分低廉,歐美國家的「跨境免稅制度」也給其銷售渠道帶來成本優勢,讓該平台能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迅速搶佔各國市場,給當地的本土產業帶來致命性打擊。當然,這也是這家中國電商平台當前在歐美面臨各國反制的主要原因。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