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全球領先的身份驗證和反欺詐公司Sumsub發布了年度《2025-2026身份欺詐報告》,報告顯示,由於人工智能的應用,數位詐欺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更複雜更專業化驅動欺詐案件激增。
該報告基於全球數百萬次的驗證檢查和超過400萬次的詐欺嘗試,並參考了Sumsub的《2025年詐欺風險調查》的洞察。該調查收集了三百多位風險專家和1,200位終端用戶的回饋。
2024年,欺詐服務平台和現成工具包的興起使身份犯罪「大眾化」,讓不精通技術的欺詐者也能輕易得手。2025年,這一趨勢發展為「複雜化轉型」:詐欺數量減少,但更加專業化,旨在製造更大規模的損失。
報告的幾項主要發現:
1)「複雜」詐欺案件年增180%:多步驟攻擊在所有身份詐欺案件中的佔比從2024年的10%上升至2025年的28%。
2)2025年,40%的受訪公司和52%的最終用戶表示曾經遭受詐欺;75%的受訪者認為詐欺行為將越來越依賴人工智能。
3)2024-2025年間,整體身份詐欺率從2.6%下降至2.2%,但仍高於2023年的2.0%。
4)偽造文件出現全新趨勢:人工智能輔助偽造的比例在2025年從0%上升至2%,主要受ChatGPT、Grok和Gemini等工具的推動。
5)2025年受詐欺影響最大的產業:線上媒體與約會(6.3%)、金融服務(2.7%)、加密貨幣(2.2%)、專業服務-顧問、法律、會計、行銷與自由工作平台(1.6%)、電玩遊戲(1.6%)。
6)主要的第一方詐欺手段(即驗證者本身就是詐欺者):合成身份(21%)、拒付濫用(16%)、申請詐欺(14%)、深度偽造(11%)、洗錢(11%)。
7)最常見的第三方詐欺手段(外部攻擊者利用或冒充真實用戶):身份盜竊(28%)、帳戶盜用(19%)、信用卡測試 (17%)、社交工程 (16%)、機械人攻擊 (12%)。
8)亞太地區概況: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曾被招募為洗錢;約80%的人聽說過「洗錢騾子」這個詞,但對實際的法律和財務風險缺乏了解。柬埔寨(17%)是亞太地區與詐欺網絡有關的核准申請人比例最高的國家。
9)區域詐欺率:歐洲(-14.6%)和北美(-5.5%)下降,非洲(+9.3%)上升,亞太地區(+16.4%)上升,中東地區(+19.8%)上升。
各地區詐欺率最高地區:伊拉克 9.7%(中東)、巴基斯坦 5.9%(亞太地區)、坦尚尼亞 5.0%(非洲)、阿根廷 3.8%(拉丁美洲)、拉脫維亞 3.7%(歐洲)及美國 1.4%(北美)。
如《欺詐手段的複雜性轉變》報告所示,儘管歐洲和北美的欺詐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其複雜性和影響卻不斷增加。#
--------------------
向每位救援者致敬
願香港人彼此扶持走過黑暗
--------------------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