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北京的萬達集團被當局盯上,不斷拋售資產,變得越來越「瘦」的同時,總部位於廣州的富力地產卻不斷充當萬達的「接盤俠」,變得越來越「肥」。2月8日,富力地產發布公告稱,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2017年年度合併利潤同比大幅增長超過190%。增長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收購酒店資產帶來的收益。

公告中所提到的收購酒店主要是指,2017年7月19日,萬達商業、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三方簽訂協議,萬達商業將13個文旅項目以438.44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售給了融創中國,富力地產以199.06億元收購萬達集團旗下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權。 

萬達原計劃以13個文旅項目91%的權益和76家酒店打包出售給融創,其中文旅項目作價295.75億元,76家酒店作價335.95億元。結果半路殺出個富力,令外界錯愕。 

兩方變三方交易後,增添了煙台萬達酒店為第77家酒店資產,交易作價下調到199.06億元。也就是說,富力收購萬達酒店資產比融創少花136.89億元,還多了1家酒店。但融創接手的13個萬達文旅項目價格則增加了142.69億元。 

事情此後又有所變化。同年11月,富力地產公告稱,與大連萬達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收購萬達集團旗下酒店資產的數量從77家變為73家,交易代價由最初的199.06億元變為189.55億元。 

大買賣的三贏局面

相比於沒有多少酒店業務的融創,富力原本就有24家酒店,只是經營不見起色,2016年虧損達1.83億,此次酒店增加到近百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五星級酒店業主之一。因為有市場口碑和運營均良好的萬達酒店資產注入,大大改善了富力的酒店業務板塊運營,富力成為此次買賣最大的受益者。 

總體而言,外界對這筆大交易多認為是三贏的局面。 

知乎用戶「吳吞」的分析指,首先融創的孫宏斌看中了萬達的文旅項目,正好此時萬達缺錢,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但是萬達方面提出要把76家酒店打包一起賣給融創。這些酒店資產是孫宏斌不想要的,融創拿到之後他肯定也會轉手賣掉,為了之後能賣個好價錢,所以他和王健林商量,在估值的時候把文旅項目估低,把酒店資產估高,方便自己之後給酒店資產找下家。 

結果沒想到中途殺出了個富力,富力看中了萬達的酒店資產,但它沒有被萬達和融創炒高的估值所迷惑,富力方面以合理的估值去和萬達方面洽談,此時萬達正好對自己要借錢給融創讓融創來收購自己很無奈,為了更快的收錢所以選擇把酒店項目賣給富力。 

他認為,這確實是一次三贏的交易,萬達收錢的速度加快了;富力拿到了酒店資產;融創也拿到了文旅項目,雖然表面上看多花了不少錢,但實際上原先的低估值本來就是它和萬達有意而為之的結果。 

值得注意到是,富力迄今從萬達手中接過的資產並不止73家酒店,還有倫敦的兩個倫敦地產項目: 

2017年6月,富力地產和中渝置地以4.7億英鎊(約合40.75億人民幣)聯合接手了萬達集團此前欲在英國倫敦購入的九榆樹廣場(Nine Elms Square)地塊。因雙方各擔負一半份額,富力實際支出約20.4億人民幣。 

2018年1月,富力以約5,900萬英鎊(約合5.24億人民幣)接手萬達倫敦One項目,加上買家要負責承擔該項目的14.12億債務,共計支出約19.36億人民幣。 

富力三個項目累計投入約229億元人民幣(見下表)。

富力特殊的雙老闆制

與萬達等一般房地產企業不同,因充當「接盤俠」而高調走向前台的富力地產,多年來一直沿用當初合作雙方平分股權的「雙老闆」制,這在房地產界頗為另類。

富力地產的聯席董事長張力現年65歲,廣州人,曾任職於廣州市天河區政府,1994年與來自香港的李思廉(現年61歲)共同創辦富力地產。張力先是任副董事長兼總裁,2005年起任聯席董事長兼總裁。◇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