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荃灣新村街,時常看到一間冰廳門口從早到晚都大排長龍,耐心排隊大半個小時的顧客並不少。聽聞老闆榮休,老店即將在明年結業的消息,不少新舊顧客紛紛慕名前來,除了享受份量足料的食品外,也有不少顧客希望懷舊一番,重拾港人集體回憶,並體驗老店的那份人情味。白手起家的夫婦二人,40餘年兢兢業業,共同經營小小的冰廳。

每天晚上七時,在荃灣嘉樂冰廳即將打烊之時,店內總會播放音樂,或是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又或是扣人心弦的交響樂;麥老闆坐在門口,向每一位離開的顧客親切地說再見,妻子麥太在廚房後台忙著為最後一批顧客準備食物,兩人一前一後親密無間地搭檔,一晃眼就是40餘年。

嘉樂冰廳門口時常從早到晚大排長龍。(陳仲明/大紀元)
嘉樂冰廳門口時常從早到晚大排長龍。(陳仲明/大紀元)

不足六百呎的嘉樂冰廳,常常座無虛席。(陳仲明/大紀元)
不足六百呎的嘉樂冰廳,常常座無虛席。(陳仲明/大紀元)

互相扶持經營冰廳

這間由麥氏夫婦白手起家經營的冰廳,幾十年來有不少街坊前來光顧。如今已達74歲高齡的冰廳老闆麥洪鈞,不久前遇上合適買家,決定將經營一輩子的舖頭賣出,也希望自己和太太能安心頤養,攜手共度愉快的晚年。

「40多年,我們沒有一天分開過,以前他做水吧,我下麵,一前一後。」麥太笑盈盈道:「這幾年他的腳不是很好,他就出來(收銀)。退休後希望可以治好他的腳。」

對於麥生,退休後最大的心願則是希望喜歡旅行的妻子能夠多出外走走,認為這些年來她跟著自己開舖太辛苦,應該享受人生。當妻子提及退休後甚麼都不做可能會腦力衰退,或許還要出來工作時,他馬上阻止:「不希望她做的了,太辛苦了,已經60多歲了,還以為是30多歲嗎?」

冰廳老闆麥洪鈞。(陳仲明/大紀元)
冰廳老闆麥洪鈞。(陳仲明/大紀元)

冰廳老闆娘麥太在廚房下麵。(陳仲明/大紀元)
冰廳老闆娘麥太在廚房下麵。(陳仲明/大紀元)

嘉樂冰廳每天的營業時間雖然只有10小時,但事實上加上開舖前的準備和打烊後的清潔,麥生每天均需做足18小時,從早上7點一直忙到晚上12點,很多時候為了省去來回奔波的時間,他夜晚就直接躺在店內的卡位休息,到第二天清早準備開舖。也是因為長時間的站立,令麥生的腿腳出現問題。而麥太夜晚收工後回家打理家務,早上7時也會搭車前往小店,勤勤懇懇,不言辛苦。

麥太分享:「我能夠做到現在,最大的支持當然就是我的先生,因為我未出嫁前是比較懶的,怕做事。也是因為嫁給了一個做這行業的丈夫,用工作維繫夫妻感情。平時他也會照顧我,腰骨痛時會幫我搓藥酒,他照顧我比我照顧他多。」每每談起麥生,麥太都會不經意讚美自己的丈夫,眼中流露出十足的信任。麥氏夫婦間的默契和配合,夫唱婦隨,自然流露出夫婦二人對傳統婚姻價值的堅守。

孝道第一 再忙也要盡孝

雖然每日冰廳的工作十分忙碌,但是麥生和麥太相信家庭依然是第一位。在搭車去店舖的路上,麥生幾乎日日都會打電話給岳母噓寒問暖,對自己的母親也照顧有加。平時一家人在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會團團圓圓吃飯,坐滿四桌。

麥生相信,盡孝道是做人的本份:「對自己的父母要關懷、關注,下一代看到你這樣,他們也會這樣對你這麼好,人是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的。老人家一定要後輩照顧,年紀大了有病有痛, 年輕人不理會他們是不行的。年輕人雖然金錢上幫不了甚麼忙,心理上也要關懷他們。不是一定都要給父母吃好的,你只要關心他們,他們就會很開心。」

重視人格 初入行獲老闆信任

麥生回憶起自己初入飲食行業時,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時老闆說的一句話:「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一個好的人格!」那時候的他只有18歲,初出茅廬,意氣風發,這句話令他銘記一生,也是他多年來的經營之道。

麥生學師、打工的餐廳叫「快樂茶餐廳」,位於大窩口,是一位潮州老闆所開,經由爸爸推薦麥生前往幫忙。年輕的麥生謹記老闆格言,無論在入貨、收款、入數方面都不貪不佔,誠實以對,做事敬業認真,幹一行愛一行。在他29歲那年,爸爸因病身故,潮州老闆一直對他的父親很好,也看到麥生做人老實本份,將餐廳打理得很好,於是將茶餐廳轉交給他獨立經營。他只要兩萬元承擔下舖頭,再付較少的租金,則可做老闆。

麥生談及老闆對他的信任,非常感恩:「在大窩口做了十六年,我幫他打工了十年,他很相信我,甚麼都放手給我做,買貨、入數他都不在場,後期六年他的舖給我做。其實我哪有資格做生意,每天五毫子收入。剩下三毫子有甚麼本錢做生意?」至今他都銘記老闆對他的恩情。他相信,只要自己堅守本份,老闆自然就會看在眼裏:「你做事,哪一行都是,你要做得好,人家才會放心你,提拔你;你自己做不好,人家怎麼提你呢?看你不起的。做人好,做生意都好,一條道理的。」

麥老闆相信,人格就像一座大廈打地基一樣,地基打得穩,工作才做得起。「無論是幾十層樓,100層樓,你地基不好,即使賺了錢你都把握不好。有不良的嗜好,就會負債。」「總之人要以本心做人,走正道,說正的話就不會怕撞板。人窮沒有問題,都要走直,要走得堂堂正正,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

堅守道德的經營之道

「跟員工關係很好,大家做得都很開心,有歸屬感。」麥生分享:「他們不用像我一樣工作那麼長時間,晚上七點多可以下班了。我自己做清潔和準備食材。他們每個星期有一天休息。」

冰廳店員阿燕。(陳仲明/大紀元)
冰廳店員阿燕。(陳仲明/大紀元)

份量大也是嘉樂冰廳的一大特色,在艱苦歲月中捱過的麥生,堅持自己店內的食物做足份量,一份厚蛋治要用六至七隻蛋製成,麵食也是要用一個半麵餅做成。對於食材的選擇,麥生舉例:「做奶茶用的茶葉有60元一磅的,也有20元一磅,比如你用20元一磅,你一年可以省很多錢。你用哪個?」從商家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成本越低越好,但是對於麥生而言,顧客的評價才是第一位的。「選貴的茶葉,成本一年貴很多,但是客人喝了,會記住,以後會再來,就算(住)很遠都回來幫襯,這樣做生意才會成功。」麥生深信堅持質量的經營之道,食物製作份量足料也成為顧客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至於食物的水準,麥太只謙遜稱:「食物的味道算是一般,不過顧客都很關懷,過來幫襯。」

火腿奄列。(陳仲明/大紀元)
火腿奄列。(陳仲明/大紀元)

招牌厚蛋治。(陳仲明/大紀元)
招牌厚蛋治。(陳仲明/大紀元)

阿華田沙冰。(陳仲明/大紀元)
阿華田沙冰。(陳仲明/大紀元)

酥炸鮮蝦雲吞。(陳仲明/大紀元)
酥炸鮮蝦雲吞。(陳仲明/大紀元)

得知老闆即將退休,冰廳明年三月結業的消息後,不少顧客前來光顧,即使排隊一個小時,也耐心等待。有的老顧客從小吃到大,感到非常不捨;有的顧客雖然只來過幾次,但是感動於餐廳的人情味和老香港的感覺,也抓緊最後的機會前往幫襯。

麥生和麥太面對顧客們的熱情,不捨之中也有一份感動,他們看著這些客人長大,從嬰兒到中年人,彼此之間也成了好朋友。相信這間自己經營了一輩子的餐廳,也能為他們帶來一個美好的回憶。◇

編按:嘉樂冰廳已找到新老闆接手,冰廳格局及食品將繼續維持。接手後的嘉樂冰廳已於2019年4月8日重新營業。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