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可以改變甚麼?生於菲律賓紡織世家的艾瑪.昆托(Alma Quinto)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也是當地知名的教育家及視覺藝術家。她相信透過對布料的穿針引線,可以讓弱勢社群改變自己的觀念,令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今年9月至12月期間,她獲邀來港參與一項社區藝術計劃,期間她舉辦了系列紡織工作坊,如紡織布偶及紡織書創作,透過活動接觸到不少菲傭,幫助她們找回自信。 從小看著祖母、母親用嫻熟手藝車衣,聆聽著腳踏縫紉機富有節奏的聲音,Alma對紡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她用雙手觸摸布料的時候,彷彿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懷著對紡織品的熱愛,她踏上了紡織藝術之路,也投身於生命教育行業,透過系列紡織工作坊幫助災後倖存者、街童、家暴受害者等弱勢社群重建信心,改變對生命的態度,找回生活的樂趣。

香港是Alma一直十分牽掛的地方,「家傭」的議題牽動著她的心,也因為她的姐姐來港工作幾十年,背井離鄉,骨肉分離,感情疏遠,她見證著一切,令她感到心酸。而今次獲CHAT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邀請來港,成為該館第四名「駐場藝術家」,讓她更希望能透過自己的所長幫助家傭,帶給她們自信及尊嚴。

位於CHAT六廠的開放工作室,展示多項縫紉設施。(曾蓮/大紀元)
位於CHAT六廠的開放工作室,展示多項縫紉設施。(曾蓮/大紀元)

盡心盡力照顧香港家庭孩子、老人起居的家傭有約30萬人,許多家傭來自菲律賓,她們背井離鄉來港,有的在港工作逾30年,每逢周日等公眾假期,在各區公園、天橋底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位於中環的皇后像廣場自90年代以來更是家傭休假常常去的地方。

皇后像工作坊 探討休假議題

Alma(前排蹲者)在皇后像廣場與一眾家傭學員及她們的作品合影。(Leeh Ann Hidalgo 提供)
Alma(前排蹲者)在皇后像廣場與一眾家傭學員及她們的作品合影。(Leeh Ann Hidalgo 提供)

Alma初次來港時,朋友告知一定要去皇后像廣場,當她在一個周日來到廣場時,看到廣場周邊坐著大批家傭,讓她感到臉紅:「她們為甚麼要坐在這裏?」後來她才知道,不少香港家傭的假日生活十分單調,在街頭相聚也是她們休假活動之一。

Alma(右一)在皇后像廣場教家傭製作紡織畫。 (Leeh Ann Hidalgo 提供)
Alma(右一)在皇后像廣場教家傭製作紡織畫。 (Leeh Ann Hidalgo 提供)

學員們在皇后像廣場製作紡織畫。 (Leeh Ann Hidalgo 提供)
學員們在皇后像廣場製作紡織畫。 (Leeh Ann Hidalgo 提供)

她了解到皇后像廣場的銅像是銀行家昃臣爵士,是富貴的象徵,她希望家傭們也能夠了解香港的歷史,抬起頭做人。她以「Day Off Mo?」(你休假了嗎?)為主題,在銅像下舉辦了系列工作坊,教家傭們用回收布料製作成自己形象的布偶或紡織畫,並在廣場及「CHAT六廠」的開放工作室展館將她們的作品展覽出來,以增進她們的自信,亦喚起社會對家傭群體的關注。

左:在CHAT六廠展出的學員作品;右:學員們製作的紡織書。(曾蓮/大紀元)
左:在CHAT六廠展出的學員作品;右:學員們製作的紡織書。(曾蓮/大紀元)

紡織書加入生活元素 故事生動

Alma擅長透過紡織書進行生命教育。今次來港,她多次為家傭舉辦紡織書製作工作坊,以充滿勵志的故事鼓勵她們找回自我,並將她們的心聲透過紡織書表達出來。她展示多幅學員的作品,並分享她們製作過程中的故事,例如有的家傭原本對自己做手工藝沒有信心,也對自己平日單調的生活感到失望,在今次的工作坊中,她們找到了新的愛好,甚至為了完成作品而熬夜製作,也表示在未來會繼續投入紡織製作;也有的家傭將自己生活的元素拼接在作品之中,令紡織故事更為生動。

Alma相信培養家傭獨立思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份,透過她們的雙手與他人分享故事,是實現心靈治癒的方式之一。

*** ***

Alma表示在香港的行程十分充實,亦十分高興看到家傭們對工作坊意猶未盡,對活動十分投入,更重要的是找回了自己的信心,也希望這份精神能夠延續下去,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積極地一路前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