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澳非茂里」主辦,歷時三個月的籌備、拍攝與剪輯,在專業導演與記者的指引下,十六名小學生拿起紙筆、相機,走訪大澳社區,與島民(大澳原居民)互動,聆聽他們的故事,記錄他們的生活點滴,更透過繪畫、演短片戲劇目、話劇等方式進行小組創作,最後將精華濃縮在八個短片中。且有由不同藝術家製成的壁畫,立成不同壁畫地標,製成原島民地圖,與眾人分享大澳獨特的水鄉文化,記錄最美的街坊情。這些都將於4月7日與公眾見面。

去年七月在大澳橫水渡小廚的一隻螃蟹,開啟了筆者與大澳島民一段奇妙的緣份。熱情的大澳島民Diana和幾位好友一齊聚餐,見到筆者坐在隔壁桌只點了兩個小菜,便夾起一隻螃蟹前來:「要不要試一下螃蟹,很好吃的,外面吃不到的!」然後便坐下來與筆者聊天,更熱情介紹她的朋友給筆者認識。看似只會在電影中發生的橋段,就這樣在生活中發生了。

如此淳樸的人情,在市區已難以覓見,在大澳還有更多動人的故事值得記錄。近日便有系列大澳島民故事即將與公眾見面,參與拍攝者包括不同年齡熱愛文化保育的城鄉人和大澳土生土長的小孩子,將大澳最真摯的街坊情誼展現在眾人面前。

富有特色的大澳棚屋。(陳仲明/大紀元)
富有特色的大澳棚屋。(陳仲明/大紀元)

記錄大澳人的美麗故事

「島民故事」創作活動由「大澳非茂里」主辦,三位負責人(左至右)Samuel、German、Hiyuki各擔任不同的角色。(陳仲明/大紀元)
「島民故事」創作活動由「大澳非茂里」主辦,三位負責人(左至右)Samuel、German、Hiyuki各擔任不同的角色。(陳仲明/大紀元)

土生土長大澳人、曾經在大澳做了十多年社區工作的張敏芳(German),對大澳社區瞭如指掌,這裏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故事、值得尊敬的人,她希望能將她發現的美好記錄下來。適逢兩位絕佳的搭檔——Samuel與Hiyuki,一位是攝影師,一位是藝術家,三人在一起便產生了更大的力量,共同啟動了「大澳非茂里島民故事」計劃,更邀請了專業導演與記者加盟,聯合本地學校的小朋友共同參與,落區與多位街坊交流、拍攝。

「島民故事」中的一個主角是東京士多的店主盧細喜,他是一位九十二歲的老人家,寫得一手好字,曾經為大澳漁民寫招牌,並曾經創作十二生肖的版畫,可惜如今患有眼疾無法繼續創作。曾經他的士多前的花園只擺放著七個小矮人作為裝飾,他突發奇想貼出告示為小矮人找公主,一對來到大澳的新西蘭母女見此告示,真的將白雪公主從新西蘭寄到東京士多,她們的熱心令盧先生十分感動。充滿童心的盧先生便再為白雪公主掛上「徵婚」的牌子,希望能真的為她招募到合適的王子。

小記者採訪東京士多的九十二歲店主盧細喜。(曾蓮/大紀元)
小記者採訪東京士多的九十二歲店主盧細喜。(曾蓮/大紀元)

在棚屋邊的「三盞燈」茶座,老闆娘黃樹蓮(Julia)出生於漁民世家,父母都是大澳原居民。她的父親患有小兒麻痹症,畢生以捕魚為業。生命無常,父親在她五歲時離開人世,留下母親獨力撫養九個孩子,長大後兄弟姊妹為了糊口,各散東西,她移居英國,在英國結婚生活,家中只有四哥一直守護著母親的棚屋。三年前她回港,眼見棚屋被白蟻蛀食,感到心痛,便聯同丈夫和四哥一齊維修,將棚屋一度改建為咖啡茶座,為街坊和遊客服務。Julia認為三盞燈各有寓意:「父母的大愛、老師的啟蒙,以及伴侶、兄弟姊妹、朋友的關懷。」雖然目前「三盞燈」因牌照問題暫時結業,但那顆感恩之心尚存。

小記者採訪「三盞燈」茶座的老闆娘黃樹蓮(Julia)。(陳仲明/大紀元)
小記者採訪「三盞燈」茶座的老闆娘黃樹蓮(Julia)。(陳仲明/大紀元)

除此之外,還有以搖櫓維生的四哥、原生咖啡店蘇廬、駿義龍龍舟隊、勝利蝦糕、土生土長大澳的年長金水夫婦、代表原島人精神的樊教練等人與事,都能表現大澳美麗的風土人情。這些充滿著人情味的故事,都透過畫筆、鏡頭記錄下來。

大澳島民四哥接受小記者的採訪。(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島民四哥接受小記者的採訪。(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島民四哥作搖櫓演示。(陳仲明/大紀元)
大澳島民四哥作搖櫓演示。(陳仲明/大紀元)

原生咖啡店蘇廬的蘇老闆與小記者分享趣事。(曾蓮/大紀元)
原生咖啡店蘇廬的蘇老闆與小記者分享趣事。(曾蓮/大紀元)

原生咖啡店蘇廬的蘇老闆向小記者介紹店內環境。(曾蓮/大紀元)
原生咖啡店蘇廬的蘇老闆向小記者介紹店內環境。(曾蓮/大紀元)

German分享:「希望透過這些故事,讓一些大澳的小學生知道,原來大澳有那麼出色的人,讓他們了解這些故事,培養他們明白,我們是大澳人,其實是值得驕傲的。」

對漁港感優越 為下一代播種

從市區搬到大澳居住的Samuel在本次活動中負責統籌和拍攝,另一位拍檔Hiyuki則負責壁畫的設計,他們希望透過這個項目為下一代播種。

Samuel分享:「小朋友拍過這些故事,永遠記得有份做地區故事,令到他很愛這個地方。未來他長大了,想起一日拍過影片。他可能變成一個演員、一個導演,可能他拍的東西永遠都記得到,或者愛這個地方,已經足夠。」

Hiyuki則提到「薪火相傳」的概念,希望透過活動能夠將這些歷史、故事將小朋友與不同年齡層的人串連在一起,令他們對這個地方產生優越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老成的地方,相信這裏需要被保護,令外面的人也看到這個傳統漁港的人情味。

在拍攝過程中,Samuel也感受到在大澳創作電影比在市區來得簡單,譬如在拍攝預告片時,他只找了一個小演員作為主角,其他在影片中出現的演員都是現場客串。他認為在市區拍攝若要找臨時演員是很難的事情,人與人之間的戒備心較重,而且路上行人目光帶來的壓力較大;在大澳則不同,拍攝環境很輕鬆,而且當地的居民都十分熱心,願意幫忙,令他感動。

*********

繼大澳中秋佳燈會、銀髮相剪活動之後,伴隨著「大澳非茂里」工作室的正式成立,八個獨具大澳水鄉特色的島民故事短片將在本周日(4月7日)與公眾見面,並有不同壁畫地標製成的原島民地圖給眾人「尋寶」。相信大澳島民的故事能夠令更多人看到大澳的光芒,感受那份人與人之間的坦誠與信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