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中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試圖促進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但分析人士對該政策是否有效持重大懷疑。

儘管中共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訂下目標,希望2020年生產40%的半導體,到2025年生產70%的半導體。但隨著華為禁令即將上路,暴露了中國對國外晶片製造商的依賴,實質上中國晶片業缺乏全球競爭力。

美國對華為的禁令將於9月中開始實施,9月14日後使用美國技術的供應商如果要向華為出貨,都必須向美國提出申請。

目前,不僅華為過去的兩大主要供貨商——台積電、三星皆相繼宣佈拒絕接受華為的訂單。中國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因為大量採用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團(Lam Research)等美國公司的晶片設備,中芯行政總裁梁孟松也表示:「不會違反國際規則。」

市場分析,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達到6年之多。台積電第二季度最大宗的7納米製程營收佔比36%,每月約有12萬片,幾乎獨享7納米製程所有訂單。新引進的5納米製程目前每月產能約5萬片,且明年就會試產3納米製程。相較之下,中芯國際約一半收入來自90納米以上製程產品。

據CNBC報道,為了加強半導體技術,中共國務院近日公佈了新補助措施,28納米以下製程、經營期15年以上的半導體生產企業,前10年可免徵企業所得稅;65納米製程以下、經營期15年以上的則前5年免稅、第6至10年以稅率減半徵收。其它晶片設計和軟件領域的企業也能得到稅收優惠,此外鼓勵企業於上海證交所科創版(Sci-Tech innovation board,簡稱STAR Market)掛牌,以利資金擴張。

然而,分析師紛紛懷疑此計劃的實效。

對此北京財顧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師Dan Wang對CNBC說:「當政策重心放在租稅優惠,不大可能推動中國半導體發展,只傳達出中央對科技業提供強大的政治支持。」

中共對中國晶片產業的刺激並不新奇。2014年,北京設立了一個數十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基金,投資於晶片製造商,而去年又成立了一個基金。但相較於發展成熟的台灣、美國、南韓,中國仍差一段距離。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地緣科技政策執行部門主管Paul Triolo也向CNBC表示,中共的這些基金只取得些許成效,「半導體產業高度全球化、競爭激烈且由市場驅動,企業競爭需要的不只是資金。」

他說:「新政策的優惠措施對某些領域將有幫助,但短期內要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價值鏈價值和全球競爭力,成效甚微。」#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