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未退,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於2020年7月至10月期間,對小學家長及教職員進行了一項精神健康問卷調查,調查量度小學家長及教職員在疫情期間的抑鬱、焦慮及創傷後遺症狀的水平,並查找出產生此類症狀的初步高危因素。調查顯示,受訪者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水平與以前的流行病學研究相比均升高,分別有22.9%和21.5%的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表現出中度至重度症狀。

本次研究總共有581位家長及149 位教職員參與,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問卷參與者當中,分別有13%、14%和14%的父母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症狀。而分別有11%、15%和14%的學校工作人員表現出中度至重度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症狀。分別有22.9%和21.5%的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表現出中度至重度症狀。

研究指出,出現這些症狀的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的原因為休閒活動減少、社交聚會減少,疫情期間增加了工作壓力、工作負擔和工作難度,與家人和同事的爭執亦有所增加,外在因素如難以獲得個人防護裝備(例如口罩,酒精搓手液等)。在居住區中有確診病例、由於疫情而失業等因素,或也是增加抑鬱等症狀的一個因素。

初步調查結果表示,與以前的流行病學研究相比,疫情期間,小學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的抑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水平平均升高。此外,月份並不是症狀嚴重程度的重要預測指標,這表明,儘管自10月份以來本地確診病例有所減少,但在香港的整體社會環境下,父母和學校工作人員仍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與此同時,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推展了「家校齊家教」計劃,為小學生家長和學校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所帶來的生活變化及日常照顧的壓力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這項三層支援模式由多個部份組成,包括: 為全校家長提供的基礎訓練、進階的教育工作坊、同儕互助小組、一對一的家長面談及計劃與專業指導,以適切地跟進家長的需要,舒緩家長的壓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