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童年時香港的感覺?疫情下的赤柱市集生意冷落,近乎無遊客。近日記者進行實地採訪,希望在病毒的冷漠下,找到一些生活的溫度與人性的溫暖。

位於香港島的赤柱是香港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有漁民亦有英國人聚居,由19世紀起以英國國務大臣派駐香港的將領Stanley命名。


赤柱一景。(余鋼/大紀元)
赤柱一景。(余鋼/大紀元)

赤柱市集坐落於美麗清澈的淺水灣附近,是香港本地人和外國遊客度假休假的好場所。市集上可以見到東西方的各種特色紀念品,如皮製、絲質、綿質衣物和中國工藝品等。

赤柱的際遇好似香港,夾在東西方文化之間,在大時代下,隨著歷史的變遷浮沉。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重創了全球經濟,也嚴重打擊了近年經濟已經走下坡路的赤柱。近日,記者來到赤柱市集,希望能在病毒的冷漠下,找到一些生活的溫度與人性的溫暖。


記者在市集內走一圈,發現曾經熱鬧的市集現在安安靜靜,不僅遊客大減,也有不少「吉舖」。(余鋼/大紀元)
記者在市集內走一圈,發現曾經熱鬧的市集現在安安靜靜,不僅遊客大減,也有不少「吉舖」。(余鋼/大紀元)

記者在市集內走一圈,發現曾經熱鬧的市集現在安安靜靜,不僅遊客大減,也有不少「吉舖」。不少商戶接受採訪時,都對現在的生意搖頭輕嘆。

一位靠做歐美遊客生意的服裝店老闆吳先生說,今年的生意是自己經商三十年來最差,是以前的一成,去年的生意是以前的三成,而最好生意是在90年代。現在有時候一個客都沒有,附近很多舖頭都關門了。他表示,去年社會運動使遊客減少,疫情開始以後遊客就更加少了。自己從去年6月堅持到現在,他打算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政府會有一些補貼,但政府不開關,對生意是沒有用的。

一位外籍女士則表示,自己不是遊客,也不住在赤柱,但喜歡來赤柱購物。她說,現在這個形勢,她的很多朋友都離開香港了。

一位住在香港島的、準備在赤柱吃午飯的英國男士Cliff,倒是很享受現在赤柱的寧靜。他一直都喜歡在這裡購物、享受時光。

一家商舖的女營業員嘆息,如今生意跌了太多。記者注意到牆壁上懸掛著該女店員和美國以前的總統克林頓的合影,很是好奇。她興奮地解釋說,20世紀末克林頓去大陸演講,順便來香港停一日。女店員激動地評價「那個年代好有趣」,似乎無奈於眼下這個時代。記者笑問,現在這個年代不有趣嗎?女店員被逗笑了,說:「不知道怎麼說,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注意安全,戴好口罩。」她續說,「沒有辦法,四周的事沒辦法控制,逆來順受了。但是可以增長見聞,見識多一些,看多一點,這就是人生了。」


精品店女營業員Jackie。(余鋼/大紀元)
精品店女營業員Jackie。(余鋼/大紀元)

一家賣精品的女營業員Jackie表示,因為去年老闆才開這家小店,故沒有政府的資助。現在生意下跌很多,就算減了租,但有時利潤連租金也交不起。自己製作的口罩有時候一天一個也賣不出去,但是口罩對生意是有幫助的。


畫家楊志榮。(余鋼/大紀元)
畫家楊志榮。(余鋼/大紀元)

畫家楊志榮表示,現在的生意是百分之百沒有了。政府有進行資助,但不知道還能堅持到多久。雖然很多人搬走,但條件允許的話,自己「做得多少就多少」。他表示,自己還是興趣多過賺錢,40年都是在畫畫。


畫廊畫家楊志榮的作品。(余鋼/大紀元)
畫廊畫家楊志榮的作品。(余鋼/大紀元)

相對來講,餐飲業的生意沒那麼慘淡。有開餐館的人士表示,現在飯店的生意是以前的五成,因為有本地人來幫襯;周圍住的律師、醫生、金融人士也會常來消費,一些飯店也會轉型。他分享,赤柱這個地方,沒有社會活動與疫情,大家覺得堂食很安全。再加上這是政府的地方,故減了75%的租金。所以相對來說,生意比其他行業好一些。

疫情令生意慘淡,其實換個角度,少人煙的赤柱,卻可能成為了港人的一片淨土。記者這次的探訪,雖然看到了疫情下生意的蕭條,卻也感受到了香港人的樂觀與堅持。從歷史大風大浪走過來的香港人,身上帶著的傳統獅子山精神依然閃閃發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