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早前推出「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聲稱記錄市民到訪地點以便追蹤疫情源頭,卻被揭發存取不必要的權限,被市民質疑為監控行蹤,反應冷淡。研發程式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昨日(12月26日)在電台節目中未有正面回應會否強制市民下載程式,僅稱視乎疫情發展。他更透露將會研究修改程式系統,在公眾場所設置感應器,已下載程式的市民即使沒有主動掃二維碼,亦會透過藍牙記錄行蹤。

薛永恒在香港電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表示,「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下載字數至今約40萬,6.7萬個地點已展示「安心碼」。港府最初允許商戶自願性張貼「安心碼」,早前改為強制商戶展示,已有三間餐廳遭食環署以「未有妥善展示『安心碼』」為名票控。有黃店更只因員工不諳「安心出行」操作方式,而遭黨媒《文匯報》抹黑為「仇視政府」,計劃被轟成為打壓工具。

當被問及程式下載量偏低是否代表市民不信任港府,薛永恒推搪指下載程式與否純粹市民選擇,市民可用不同方式記錄行蹤,政府有責任同時為市民提供選擇,強調市民可以因應本身需要,決定是否使用。

他舉例指,有些人因疫情不想外出,自然毋須使用程式,「有老人家不想離開自己家中,擔心導致感染風險提升,自然就不需要下載『安心出行』」,故辯稱市民不下載程式,不存在對港府有不信任問題。他又聲稱「不要經常都將政府提供給市民的選擇,誤會『參加就是信任政府,不參加就是不信任政府』,這個問題完全不存在的」。

至於港府未來會否因應「安心出行」反應冷淡,從而強制市民下載,薛永恒則未有正面回應,僅稱有關決定須要視乎疫情發展。他稱,「如果在不知道未來疫情是怎樣的時候,就決定甚麼應該要強制,甚麼毋須強制,這樣缺乏前置條件的環境下,是一個不科學、不切合實際需要的假設」,故此斷言現階段不會作決定,再三重申港府目前最重要是協助大眾走出疫情困局。

他亦於節目中透露,計劃修改現時「安心出行」系統執行細節,現正與科研機構及大學合作研究,在相關公共處所和交通工具上安裝感應器,屆時已下載程式的市民當開啟藍牙後,毋須主動掃二維碼,亦會透過感應器被自動記錄出行數據。他期望在未來數月,有關措施可以正式落實執行。

不過,市民對於「安心出行」系統操作是否安心則抱極大疑問。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直言對措施感到不安,「只有極權政府才會發生,即使市民不想,但亦被逼自動追蹤行蹤」。她又批評港府做法是以抗疫為名進行監控,將措施政治化,炮轟港府假若有心抗疫早應封關,而非拖延至今仍不作為。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則表示,由於港府尚在研究階段,未知實際運作情況,暫時無法評論會否涉及個人私隱問題。不過據其了解,港府研究的感應器使用iBeacon技術,只要使用藍牙就可以感應到。他又直言相關成本應該不會很貴,「在網上售賣的價錢,便宜的僅4美元一個」。

他指iBeacon有效範圍約100米,不過缺點在於香港環境狹小擠逼,「100米範圍內也有很多店舖,可能經過全部都有感應,而且不清楚逗留了多久」。

港府「安心出行」程式推出至今,執行細節一改再改,由最初不論商戶及市民皆自願性下載安裝,到強制商戶必須公開展示「安心碼」、市民自願下載,再到未來用戶可能在不自覺情況下被記錄行蹤。@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