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的「發出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服務,被外界批評為「通風報信」,損害公眾及傳媒的獨立監察能力。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稱,新措施是合理要求,認為不會影響傳媒工作。又聲稱,過往一年很多查冊所得的個人資料被發放到社交媒體,導致被查冊人受傷害。記協發表聲明,對林鄭將新聞工作與查冊起底混為一談,表示極度失望,並再次促請政府須豁免通知車主用作「傳媒報道」的車輛查冊。

運輸署1月2日突然推出「發出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電郵通知服務,車主只要訂閱有關服務,當有人或機構申請查閱車牌資料時,運輸署便會透過電郵通知車主查閱者名稱及申請目的等詳情。

記協4日發表聲明,指運輸署的新措施措施無異於「通風報信」,只要新聞工作者調查相關車輛,車主便可事先想辦法應對甚至聞風先遁,避過監察。認為是繼早前《鏗鏘集:7.21誰主真相》編導蔡玉玲被指在查詢車輛登記資料期間作出虛假陳述而被刑事檢控後,再進一步打壓傳媒進行調查報道,同時亦削弱公眾的知情權。

林鄭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被問到運輸署「通風報信」,會否令人能逃避傳媒的監察、削弱新聞自由,及會否考慮豁免傳媒查車牌的時候不通知車主。

林鄭稱,查冊功能存在已久,往往都帶有目的,例如要買賣等,認為查冊功能在立法時不包括調查式或「起底式」工作。她續說,在過去一年多,有很多經查冊得來的資料被公開在社交媒體上,使被查冊人「受傷害」,認為運輸署此舉是保護市民私隱。她又稱,看不到新措施與新聞自由及通風報信有何關係,新聞工作者仍然可按法例和程序查冊,只是先向被查冊人作出通知而已。

有記者問及港台編導蔡玉玲因車牌查冊被捕事件,反映政策確切影響新聞自由,質疑運輸署新措施會否影響記者調查,或保護部份既得利益者。林鄭回應稱,當有新事件發生影響到部份市民時,政府有責任「在法律框架容許下、不完全偏離原本的制度設計目的」去保護這些人。她又指私隱專員曾稱,兩三年前公眾都未料到許多個人資料會被「武器化」。

記協促停止打壓調查報道

記協昨日再發表聲明,批評特首不但無視業界的訴求,更將新聞工作與起底的問題混為一談,表示極度失望,要求特首釐清事實,停止打壓調查報道的工作。

記協指,運輸署的新措施無疑「打草驚蛇」。正如執法人員進行需要保密的調查行動,亦絕不會事先通知受查對象。當真相被掩埋,最終只會損害公眾的知情權,亦令公義無法彰顯。又指,特首既已公開承諾「記者可繼續查冊」,促請相關部門,停止以行政手段阻礙記者查冊,除應儘快在查核車牌資料的申報選項中加入「傳媒報道」的用途外,亦須豁免此類車輛查冊的通知車主安排。

民主黨批林鄭誤導公眾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批評,林鄭言論意圖混淆視聽、誤導公眾。運輸署的新政策會令傳媒正調查的對象及早知悉情況,從而有機會逃避追查,甚至串通口供或銷毀證物,顯然達致「通風報信」的效果,日後新聞界揭露政商界醜聞將更為困難。早前有記者因查冊而被捕被控,已是打壓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的明證。

羅健熙並強調,車主個人資料已受《私隱條例》保障,新聞界查冊有其正當性,過去不少官員以權謀私、商界利益輸送都是透過不同查冊制度得以揭發,保障公眾知情權之餘,更助市民監督政府。要求運輸署提供予傳媒調查作為查冊原因的選項,並豁免將傳媒申請納入相關新措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