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0日,緬甸民眾連續第五天示威,反對緬甸軍方的政變。而緬甸軍方在9日則動用更多的武力對付抗議民眾,安全部隊開槍示警,並發射橡皮子彈和水炮,已造成流血事件。10日當天,美國總統拜登正式下令,對緬甸軍方實施多方制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也將於周五(2月12日)舉行特別會議,審議「緬甸危機對人權的影響」。

緬甸民眾持續示威活動

儘管緬甸軍方動用更多的武力對付抗議民眾,緬甸民眾在周三(2月10日)連續第五天發動示威活動,反對緬甸上星期的軍事政變。

大紀元跟蹤報道,緬甸首都內比都10日早上有數百名公職人員加入示威行動中。民眾要求緬甸軍方恢復被推翻的昂山素姬政府的權力;要求緬甸軍方釋放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和由其領導的民盟(NLD)高層人士。

美聯社2月10日報道,在首都內比都的抗議隊伍中,一位因害怕被報復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學生表示:「作為Z世代的一員,我們是第一次參加投票。這也是我們第一次抗議。」該示威者譴責軍事政變說:「他們否定了我們的選票,這完全不公平。我們不希望這樣。我們希望他們釋放我們的領導人,實施真正的民主。」

10日當天,法新社報道,仰光的一些示威者聚集在外國大使館外,尋求國際社會增強對軍事政變的壓力。日本大使館外的一群人舉著標語,高呼「我們要民主,我們不要獨裁者!」。示威者兩三聚集的分著坐,似乎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示,遵守當局禁止五人以上集會的緊急法令。其他人則在仰光城市中遊行,高呼並揮舞著昂山素姬政黨的旗幟。還有的抗議者舉行抬棺遊行,作為諷刺軍方頭目敏昂萊(Min Aung Hlaing)的一部份。

緬甸軍政府實彈鎮壓

法新社報道中提到,緬甸警方9日以水砲及向天開槍驅散示威者,在首都內比都有女性示威者在9日當天的驅散行動中頭部中槍命危,另有數人懷疑被橡膠彈射中受傷,有生命危險。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援引內比都一家醫院的醫生的話說,一名女性示威者傷勢嚴重。這名醫生說:「該婦女的頭部有一枚彈丸,據信是一顆子彈,已經穿透了右耳後部,並失去了重要的大腦功能。」醫生還說:「一名男子也接受了治療,其上身的傷口與實彈傷口一致。」

美國之音9日報道,一位在內比都一家醫院的匿名醫生對美國之音說,他認為9日當天至少有兩名示威人士遭到槍擊而受傷,一人頭部中彈,另外一人胸部中彈。

緬甸國家電視台報道了警察驅散抗議者時受傷的情況,這也是政變發生以來,其被接管後首次承認該國發生示威活動。

2月9日在仰光和曼德勒等城市,緬甸軍方宣佈實施戒嚴令,時間從晚上8時到凌晨4時;當局還在全國各地禁止4人以上的集會。美國駐緬甸大使館2月9日在推特發文證實,仰光和曼德勒都已實施戒嚴宵禁。

緬甸軍方領導敏昂萊在2月8日晚間首次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沒有提到「示威騷亂」。敏昂萊重申2020年11月選舉存在欺騙。他同時保證舉行新的選舉,實現與之前軍人統治時期不同的「真正和有紀律的民主」,但他沒有明確舉行新選舉的具體時間。軍方已經宣佈為期一年的國家緊急狀態。

全國民主聯盟發言人說,昂山素姬依然被軟禁在首都內比都的官邸中。

美國制裁緬甸軍方 聯合國或採取行動

2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批准了一項行政命令,「立即制裁」指揮緬甸政變的軍方領導人,要求他們「立即釋放」昂山素姬等民盟領導人和緬甸活動人士。

美國時間10日,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他表示,緬甸軍方對該國向民主過渡的「攻擊」是美國「兩黨深度關注的問題」。

拜登說,會與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以及世界各地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合作,以「協調一個國際反應」。

「隨著抗議活動的增加,針對那些維護民主權利的人的暴力是不可接受的」,拜登說,「我們將繼續發聲」。

拜登說:「我再次呼籲緬甸軍方立即釋放民主領導人和活動人士……還有(緬甸)總統。」「軍方必須放棄其奪取的權力,並尊重緬甸人民在(2020年)11月8日選舉中表達的意願。」

拜登接著宣佈了他的政府正在採取「一系列行動」,開始對發動政變的緬甸軍方領導人施加制裁。美國政府現在正在採取措施,防止緬甸將軍「不正當地獲得美國持有的10億美元緬甸政府資金」。

拜登表示,「今天,我已經批准了一項新的行政命令,使我們能夠立即制裁指揮政變的軍方領導人、他們的商業利益以及近親屬」,美國「將在本周確定第一輪目標」。

拜登還說,他的政府將實施「強有力的出口管制」,並凍結有利於緬甸政府的美國資產。不過拜登也表示,美國將繼續支持醫療、民間團體和其它「直接惠及緬甸人民」的領域。「緬甸人民正在發出自己的聲音,全世界都在看」。美國將「準備實施更多措施」,並繼續與國際夥伴合作,同時鼓勵其它國家加入美國。

另據法新社10日報道,總部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將於周五(2月12日)舉行特別會議,審議「緬甸危機對人權的影響」。英國和歐盟率先提出了召開這次會議的要求,這次會議將成為外交官之間關於緬甸局勢的一次高調的公開辯論,並可能通過一項決議,表達國際社會對局勢的關切或建議採取國際行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