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於6日發布最新《施政報告》,針對土地及住房問題方面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等。此前,市場關注港府如何解決香港土地及住房問題。報告發布後,多方就土地及住房政策發表看法。資深銀行家吳明德認為,《施政報告》中關於土地及住房政策和香港當前的樓市均好似1997年的情況。

今次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第五次,也是她現任任期內最後一次發表《施政報告》。外界預期港府會在土地和住房問題及其他社會問題上採取積極的立場。林鄭在報告中表示,用20年時間,在香港北部構建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供居住及產業發展。該區將提供逾90萬個住宅單位,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

Natixis:住房問題非報告重點 地產商鬆口氣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發布研究報告顯示,今次《施政報告》的重點在於香港與中國大陸的融合,而非解決包括住房在內的當前社會問題。《施政報告》未對香港長期以來的樓市問題提供立即解決的方案,港府宣布的措施是非常長期的規劃,對於住房解決方案,「北部都會區」將提供超過90萬套的潛在供應量,但這些單位可能要到2030年之後才開始供應。

報告說,這份施政報告或令香港的房地產開發商暫時鬆一口氣,因為增加房屋供應的壓力沒有他們此前預期的大。

美聯:預期樓價升幅會降溫 豪宅市場逾三成為北水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新一份施政報告著墨房策,積極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惟料住宅項目發展需時,未來數年私宅落成量未會大幅增加,料樓價不會觸發樓價向下調整,但預期樓價升幅將會「降溫」,下調今年全年樓價升幅預測至1成。

對於香港樓市當前的市況,布少明表示,以豪宅市場為例,近幾個月,市況有所恢復。過億元豪宅物業成交量較去年高,亦可追到前年水平。億元以下的物業亦恢復有八、九成。一方面是家族資金從股市轉向豪宅市場;另一方面,近半年來,大陸資金明顯增加,較去年同期增加二至三成,較疫情之前恢復有七成。以豪宅新盤為例,其中大陸資金佔比達到三至四成。

吳明德:房策和樓市均好似1997年

資深銀行家吳明德在其自媒體頻道的節目中表示,今次《施政報告》提到發展「北部都會區」,佔地300平方公里,約為香港現時總面積(1,107平方公里)的近三分之一,要提供90萬個單位,容納250萬人。若按面積計算,相當於15個太古城的面積,按照容納的單位數量,無法完全容納250萬人。

他批評道,這表示還是需要在香港其它地方建樓。但是,位於香港北部的濕地一旦被破壞,是無法恢復的。「爛地哪裏都有,將香港劃歸深圳,把香港變成核心的外圍,也不要一地兩檢」。

太古城佔地21.5平方公里,61幢住宅大廈共提供12,698個單位。

吳明德還分析出,今次的《施政報告》中關於樓市的政策,如同董建華任特首時在1997的《施政報告》中關於土地和住房的政策。

1997年10月8日,董建華發表當年的《施政報告》,其中關於土地與住房方面的政策包括,港府會採取措施確保每年最少建八萬五千個單位;並在未來十年出售25萬個公屋單位予租戶等。

吳明德說,這個「八萬五」政策推出後,疊加亞洲金融風暴,在之後的五年時間裏,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從97年6月的103.82點,跌至03年8月的31.77點,跌了69.4%。這次《施政報告》對應中國大陸目前的計劃經濟以及違約的情況,會令到未來樓價怎麼樣?

同時,吳明德亦對當前香港樓市的市況做了分析,指香港樓市亦如同1997年6月時的情況。

吳明德說,根據機構報告,香港已連續11年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榜首,遠遠拋離溫哥華,雪梨等地。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21年,才能負擔起一個住宅單位。而根據香港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的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連續7個月上升,7月破頂並創新高。到了8月,指數轉跌,下跌0.15%。同時,按照中原地產的統計,十大屋苑8月成交宗數按月下跌36.4%,是近19個月來新低。

他說,這些數據讓他很擔心,按照他個人的經歷,香港樓市很像1997年5、6月間的情況。

吳明德表示,長遠來講,香港樓市要想軟著陸,政府要令房價不能脫離民眾的生活水平,真正的對症下藥,是對人們的福祉有益,才會令香港樓市好似滑滑梯,一步步軟著陸。@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