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周六),紐西蘭至少 10 座城市都聚集了大批人群及車輛。人們通過這一全國性抗議活動,對政府的Covid-19防疫政策表示抗議。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抗議者呼籲政府聽取四項要求

此次抗議活動被稱為「大擁塞」(The Great Gridlock),由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發起,旨在通過在奧克蘭等城市發起抗議活動,呼籲政府採取行動放寬因疫情對人們施加的過多公衛限制。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該組織對政府提出四個要求,分別是:立即取消疫苗強制接種規定、撤銷不公平的紅綠燈系統、現在就將紐西蘭降至1級警報,並取消奧克蘭的邊界。

「幾個星期以來,我們這些人民一直在呼籲這些要求,而我們的政府卻不認可。我們需要他們明白,我們是認真的,我們應該被傾聽」,該組織在Facebook的活動倡議上說。

就針對奧克蘭採取的行動,該組織還表示:「我們不想讓奧克蘭市陷入交通擁塞,但我們需要向本屆政府發出一個強烈的信息,即我們將繼續採取行動,直到他們付諸行動聽取我們的意見,並與我們進行接洽為止。」

該組織還通過Facebook等平台發布了全國性的直播。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一位名叫艾米麗(Emily)的女士在直播中說,她是奧克蘭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該校有20名教師,但只有一人接種了疫苗。她表示,該校下周二面臨關閉。

奧克蘭的「大擁塞」抗議活動

此次「大擁塞」抗議活動的通知,於11月12日發布於該組織的Facebook主頁上。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主辦方在具體細則中首先指出,此次活動不會讓交通完全停滯,並解釋道:「我們仍然希望在衛生和安全方面負責,能夠為任何緊急服務讓路,或讓有需要的人能夠使用高速公路和街道的出口。」

該組織計劃在奧克蘭,讓參與的各式車輛以50公里的時速,朝兩個方向沿高速公路緩慢行駛。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奧克蘭的抗議活動於11點開始,他們預計沿規劃線路行進大約需要兩個小時,但組織者鼓勵車輛行駛的時間儘可能長,並提醒人們為更長的時間做好準備。

奧克蘭交通局(AT)確認,警方將負責管理活動當天的交通和人群,並表示,該局將根據需要,通過其常規渠道提供有關交通情況的實時消息。

其它城市抗議活動情況

除了奧克蘭,11月13日,全國多座城市,都聚集了大批抗議人群及各式車輛組成的車隊,以響應自由與權利聯盟的號召,共同向政府傳達他們呼籲自由的願望。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該聯盟Facebook主頁的照片及影片資料顯示,「大擁塞」抗議活動至少還在其餘 9 座城市開展,分別是:威靈頓(Wellington)、基督城(Christchurch)、咸美頓(Hamilton)、羅托魯瓦(Rotorua)、吉斯伯恩(Gisborne)、霍克灣(Hawkes Bay)、豐盛灣(Bay of Plenty)、納爾遜(Nelson)以及旺阿雷(Whangarei)。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在吉斯伯恩(Gisborne)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在吉斯伯恩(Gisborne)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11月14日(周日),活動主辦方表示,他們估計所有城市的抗議人群「至少有 5 萬人,且一直在不斷增加」。奧克蘭至少有1萬–1.5萬人參與了此次抗議活動,威靈頓及基督城也都有數千人。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在霍克灣(Hawkes Bay)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在霍克灣(Hawkes Bay)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該組織強調,由於參與此次抗議活動的人數一直在不斷增加,只能給出一個估計數字,實際參與人數很可能更多。#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圖為2021年11月13日,自由與權利聯盟組織(The Freedoms and Rights Coalition)在其Facebook主頁上展示的活動參與者所拍的參與照片。(Credit: The Freedom and Rights Coalition NZ)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