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在職培訓多是自願性參與。這些培訓課程部份是社會工作者組織舉辦、非牟利組織分享經驗或是給大學的社會工作學系提供進修指導。用心進修的社工往往自行付出學費及時間,因在職機構未必資助課程學費或是給予假期進修。幸好大部份機構能提供一年數天進修假期。筆者那次參與的是賽馬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合辦的戒毒服務課程,為期4天周末的全日課程。主題是為戒毒者提供心理輔導。

導師夏博士帶出一個非常實用的概念,筆者甚至認為可廣泛地用於日常朋友的煩惱中。夏博士指出輔導過程中我們須了解個案的「人」「境」「毒」三方面互相影響下,分析案主的心理狀況。「人」指當事人的工作、性格及其它特點;「境」指案主身邊的人(尤其是家庭)待他的態度;「毒」是案主濫藥的情況。每名同工講述一個個案,其他同學分組討論。

那次的「人」是一名26歲的精神科男護士,在精神復康宿舍任職。他是一名同性戀者,3年前患了愛滋病,現仍接受治療。他個性孤癖,不善與人溝通。日常只集中工作,除了上班,他沒有其它興趣。他偶爾上網結識同性戀者,現時有一位穩定的伴侶,也是在社交網站認識。「境」方面是父母管教嚴厲,案主對母親感到煩厭。他另有一妹妹,但鮮與妹妹交談,與她感情一般。由於多逗留在宿舍,他少回家。除了案主的伴侶外,他沒有其他朋友。「毒」是冰毒,他沉淪毒海已3年,每天會吸兩三次。通常工作受壓時,他會暴躁、發脾氣,然後吸冰。有時無聊也會吸毒。

在眾多毒品中,案主選擇某一種自有他的原因。冰是強力興奮劑,刺激中樞神經。它能提升精力,令人集中警覺。案主吸食後呈亢奮、自信提升及性慾增強。由於案主珍視他唯一可掌握的工作,他往往吸食冰使自己精神集中。與伴侶性交前,他也會吸冰來加強性慾。是次求助,也是因為他害怕吸毒越加嚴重時,他會失去工作。結合以上得出的結論:他是孤單、無力、受遏抑的人。◇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與本報立場無關。)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