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義」在世界歷史的研究及政治學上,自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二次大戰之後,在反法西斯主義及反霸權的旗號之下,民族自決及主權國家的概念得到進一步確立。整個國際社會對殖民主義抱持基本否定的態度,也成為了聯合國推動殖民地解放及獨立運動的主要論據。

不過,如果從實證研究的角度來看,殖民主義其實也推動了文化的交流,加快了部份低度發展地區的變革,對個別地區的經濟發展及民族醒覺也有促進作用。部份曾經被殖民主義侵害的地區,歷史上本來就是地區霸權的附庸,它們反為透過西方殖民主義的介入,擺脫原本的附庸桎梏,最終得以建立了主權獨立的身份。

因此,也有不少人認為對殖民主義的評價及研究,不能只看殖民地宗主國的意圖及作為,也要看被侵害的那些國家及地區,本身在文化及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否有出現了某種缺陷或錯誤。

當年英國固然是繼葡萄牙及西班牙等國之後最主要的殖民力量,透過其遠洋航行,海事及軍力發展的相對優勢來開疆辟土、尋求商機、掠奪資源。如果把香港這個曾經是殖民地的地區放在整個大中華的歷史來探討,當然就可以用民族主義的觀點來批評殖民主義者,指斥大英當年透過船堅炮利,強加於滿清王朝的種種不平等條約,還把這個東方之珠霸佔了百多年。

不過,如果滿清政權沒有把香港割讓給大英,如果沒有了大英帝國的開拓及發展這個殖民地,香港這個南方偏隅小島最終會成為閃耀世界的東方之珠嗎?

香港在那一場涉及以軍事實力尋求打開中國門戶及開拓商務的戰爭中,成為了歷史的棄兒,成為了大英的戰利品,也成為了大中華的屈辱。如果純粹從字面的含義上說,這些說法當然難以推翻。但如果從事態發展的過程來探索,自然也可以找出大量證據,說明滿清皇朝故步自封、態度傲慢、自絕於世界潮流。如果當年滿清政府不是那樣窩囊,那一場戰爭是否可以避免,而那場在結果上令香港變成了殖民地的侵略歷史,又是否必然會出現呢?

有人說,香港是因為歷史的偶然造就出來的奇蹟。如果沒有那一個偶然,又或者在二次大戰日本投降,香港重光之後,中國的當權政府即時收回香港主權,香港就會與其他大中華地區來的城市一樣,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運動,被大中華那一段當代歷史反覆折騰。那今天所謂的香港獨特生活方式及制度,便不復存在了!真的如此的話,所謂新中國成立之後這幾十年所發生的一切,也就可能不存在於當代的歷史了。

如果沒有了香港這片被歷史及時間借去的殖民地,那就不會有持續幾十年的大逃港,那自1949年之後通過合法及非法渠道來香港避秦的幾百萬中國人民將往何處去?可能哪裏都去不了!他們的人生會被改寫;他們的子孫後代可能不會成為現在這一代香港人;香港人所抱持的那一種普世價值,也不會在遠東這個小島生根。

如果香港不是曾經成為英國管治的殖民地,香港很可能就不會成為一個融合了中國人的勤奮與西方行政管理形成的文明社會;香港也不會發展成為一個要讓北京以為也可以證明自己有能力管治好的國際都會。當年中共要回收香港的時候,不是一而再信誓旦旦,像念咒語地說「中方有信心、有能力、有決心要維持香港社會的長期穩定繁榮」嗎?今天香港的狀況說明了甚麼?今天要把香港這個殖民地的歷史都要抹去,又說明了甚麼?

如果不是因為有香港這一個英國人的行政管理下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的殖民地,那北京當局在1978年推行經濟改革及門戶開放政策之後,誰會是第一批被各種招商引資政策吸引,闖關打開中國投資門戶的爛頭卒?珠海、蛇口、深圳這些作為前舖後廠中的後廠,賴以形成及發展的前舖又會是誰?經過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引進的直接及間接投資,也可能不會出現;那推動中國幾十年經濟改革開放的起始動力又會來自那裏?

如果香港沒有成為殖民地,很可能的不會有後來這個國際城市。沒有了香港這個國際城市及商業貿易中心,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所說的要在全國製造多100個香港,會變成了要製造多100個其它甚麼嗎?直接點說,如果香港沒有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今天香港會是怎樣的香港?這個香港又曾經歷過怎麼樣的歷史歷程?香港又會在大中華體系之內扮演了甚麼角色?

在今天這個歷史詮釋被共產黨掌控,解釋歷史要由他獨家經營的世代,任何意圖為這些問題提出不同於官方的答案,都有可能會面對政治批鬥,會被指控為大逆不道。但事實不可能被強權完全抹去。歷史事實作為客觀存在,就會讓不同的詮釋成為可能。今天是甚麼世代了?中共還以為可以罷黜百家,獨尊他自己的那一套嗎?

特區政府現在配合北京的對港政策,連如此實在的一段殖民地歷史都要抹去,連「殖民地」三個字都要在官方的平台中徹底消除,連「主權」這個概念都要從教科書中移走。這種透過操控歷史詮釋來為自己的行為賦予合理性的做法,幾十年來在新中國的歷史中反覆出現,這才是習近平所說的,要認真批判的「歷史虛無主義」。中共才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最積極支持者。不去擁抱「歷史虛無主義」,不把中共治下的種種荒謬一而再的抹去、隱藏、否定,中共根本就無以面對歷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