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獨立性從未被授予;然而,很多人為之而戰。儘管美聯儲「體系」的第一任主席埃克爾斯(Marriner Stoddard Eccles)未能爭取到美聯儲的獨立性,但他在降職(從主席到普通委員會成員)後的努力確實回報了他的繼任者。在他之後的另一位長期坐鎮的繼任者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 Jr.)也積極地為爭取美聯儲的獨立性而努力。他的父親曾幫助寫過最初的《聯邦儲備法》,並擔任過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

儘管如此,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總統決定的,這也是剛剛提到的歷史教訓。雖然民主黨人羅斯福和杜魯門喜歡向美聯儲施壓,讓美聯儲為支持財政赤字而打開印鈔機,但他們的繼任者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則相反。二戰期間的巨額赤字帶來的教訓是對通貨膨脹失去控制。在1940年代末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高通貨膨脹(10%),這緊接著是高失業率(8%)。在這種情形下,艾森豪威爾和馬丁打算改變這一切。

如附圖所示,在整個50年代,經濟增長是非常不穩定的。當馬丁在1951年上任時,即使發生了通貨膨脹減緩的趨勢和事實上的通貨緊縮,失業率也很快飆升,馬丁仍然保持了利率的上升趨勢(1955年秋季之前的貼現率和之後的聯邦基金利率)。艾森豪威爾也大幅削減了預算赤字。當民主黨再次執政時,美聯儲被批評沒有做好工作。但就在艾森豪威爾時代之後,平衡預算和利率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

隨著甘迺迪的繼任,他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民主黨的總統似乎有同樣的基因。當他在1961年上任時,美國正處於經濟衰退之中,失業率上升到7%。甘迺迪恢復了赤字的財政政策,其產生的直接效果似乎是1961-1966年的長期繁榮。1960年代的前五年,通貨膨脹率保持在1%,似乎財政擴張是不計成本的。然而,馬丁繼續將利率從2%提高到接近6%。當時他與財政部和白宮的關係緊張。

甘迺迪被刺殺後,情況更加惡化。約翰遜是好戰的。越南戰爭不僅是最糟糕的戰役之一,而且結束了戰後難得的漫長好日子。正如1940年代的歷史所重複的那樣,巨大的赤字導致美元貶值,金本位制也變得艱難。當美元對黃金貶值時,通貨膨脹開始上升,GDP增長開始下降,標誌著滯脹時代的新一頁。在他擔任美聯儲主席的晚年,馬丁遭受了更多的政治壓力,歷史學家最終給他貼上了轉為鴿派的標籤。

從控制通貨膨脹這一目標的角度來看,這似乎並不真實。美聯儲基金利率在他的整個執政期間,甚至直到最後一刻,都保持著大約高於通脹率2%的水平。雖然埃克爾斯和馬丁都為美聯儲的獨立性而努力奮鬥,但前者失敗了,而後者卻成功了。今天,美聯儲大樓是為了紀念他們二人而命名的。

本文編譯自「The first truly independent Fed chair」,原文刊載在英文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