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期選舉倒計時 共和黨「紅色浪潮」繼續擴大

距離11月8日美國中期選舉剩不到一周,最近的多項民調顯示,在民主黨曾經穩步領先的地區,雙方的差距已縮小到毫釐之間;而曾勢均力敵的選戰,如今已明顯向共和黨傾斜。

根據霍士新聞周二公布的最新實力排名,對共和黨來說,即使最差情況,也將在眾院拿下239席,超過多數黨門檻的218票。而根據CNN周三的民調,共和黨選民的投票積極性也遠高於民主黨。

一些分析師指出,已有跡象顯示,本次選舉可能會出現一個共和黨大獲全勝的「紅色浪潮」(red waves)。

美國智囊「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塔特爾(Chris Tuttle):「很多因素都不利於民主黨,共和黨沒有理由不比民調顯示的表現得更好。」

全國範圍來看,汽油、食品價格飆升,拜登的低支持率,以及中期選舉的歷史規律,都預示民主黨候選人的前景不妙。

不過,在參議院方面則懸念尚存。

賓夕凡尼亞州國會參議員民主黨候選人費特曼:「選票關乎墮胎權。」

賓夕凡尼亞州國會參議員共和黨候選人奧茲:「我的對手費特曼聲稱我們應該使毒品合法化,並建立海洛英注射點。」

在最具決定性的賓夕凡尼亞州參議員選戰中,最新的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費特曼只領先共和黨對手奧茲1個百分點。

富蘭克林•馬歇爾學院意見調研中心主任約斯特:「我們這裏談論的是非常激烈的選情,結果最終將取決於誰能調動支持者去投票。」

民調顯示,9月份以來,賓夕凡尼亞州選民對於總統拜登的不滿意度一直高達53%。

華爾街日報的最新民調顯示,過半受訪美國民眾否定拜登施政表現,一些民主黨內候選人刻意與拜登保持距離。拜登似乎也感到這種民意,他在助選造勢時,刻意避開多個關鍵激戰州,避免自己的低支持率引起選民對經濟失望,成為民主黨的包袱。

市值7億港元 恒大許家印香港豪宅被建行接管

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已出售其香港的豪華別墅,以解決債務危機。許家印在香港太平山頂擁有三間單幢別墅,其中一幢已被中國建設銀行(亞洲)接管。港媒形容,這是許家印私產被接管的「第一滴血」。

「香港01」去年披露,許家印共持有山頂布力徑三幢別墅大宅,即B座、C座和E座,當時的市值分別約8億元(港幣,下同)、7億元和10億元,合共25億元。

報道指,1日,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已接管了山頂布力徑10號B座,這是許家印在香港首個被接管的私人資產。報道形容這是許家印私產被接管的「第一滴血」。

而另外兩間C座和E座已在去年11月抵押至財務公司「歐力士」,再加兩間離岸公司擔保,共借8.2123億元。

此外,恒大集團位於香港灣仔的中國恒大中心也被中信銀行(國際)接管,當中涉及一筆76億元的貸款,大樓被接管後已公開招標出售,估值80億至90億元,10月31日截標,目前沒有結果。

近年來,恒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備受全球金融市場的關注。據中國恒大半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1日,其債務總額為1.97萬億元人民幣。

自陷入債務危機後,許家印不斷地出售資產,今年1月還傳出他抵押股票、出售別墅及賣掉私人飛機等消息。

多間英國傳媒10月報道,許家印在倫敦擁有的超級豪宅Rutland Gate 2-8a 正掛牌出售,以2.1億英鎊成交。其間,至少有5個潛在買家參觀了這座超級豪宅,包括中東王室和美國投資者。

李克強、汪洋二十大破例出局 專家揭內幕

中共二十大上,中共總理李克強、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及副總理胡春華意外出局,仍引發輿論關注。三人落選,也顯示團派全軍覆沒。有分析認為,李、汪應是主動退下,但這種主動又是被動的,是「被迫主動退下」。

按照中共高層「七上八下」的慣例,67歲的李克強、汪洋會留任常委。汪洋、胡春華均被視為接替李克強熱門人選,而李克強可能會任人大委員長。但在二十大上,三人都沒能進入政治局,令外界跌破眼鏡。

外界普遍認為,李克強與習近平不同調。團派的李克強、汪洋二人與習近平都不是一路人。這可能是造成他們「被迫主動」退出的原因。

10月24日,中共黨媒新華社發了一篇長文披露了高層人選產生的細節。文章稱,在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醞釀人選和徵求意見時,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主動表示退下來」,但文章中沒有指是誰主動要求退下來,不過似乎透露出一些權鬥內幕。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對美國之音表示,李、汪、胡等人破例出局,極有可能是被迫退下的。

胡平說:「我想李克強和汪洋應該是主動退下的,不是被習近平清洗的。但是這種主動其實又是被動的,是被迫退下的。」

胡平分析認為,習近平會向他們攤牌,要讓別的人選接任人大委員長和國務院總理的重要職務,能夠給李和汪留下的職位意味著要降低他們原來的地位。李、汪二人既不甘心受辱,又不願給習近平當擺設,可能選擇乾脆裸退。

10月23日,中共官方公布了24名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名單。外界發現,此次比十九屆25人少了一人。有分析指這缺少的一人應該是「臨時決定」被拿下的汪洋。

至於59歲的胡春華出局,胡平說:「很可能原來胡春華是榜上有名的,他是臨時被拿下,因為臨時拿下來,就來不及再補上一人,所以就成了一個偶數。能夠把胡春華臨時拿下來的,只可能是習近平。」

獨立時評人、專欄作家蔡慎坤對美國之音表示,根據隔代指定接班人的規矩,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卸任時提名胡春華在習近平兩屆期滿之後接班,這一直令習近平耿耿於懷。

中共新一屆領導層中,不再有務實的技術官僚,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效忠於習近平的黨務官員。外界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感到悲觀。

澳洲昆士蘭格里菲斯大學高級講師馮輝則說,「一個人的極權統治現在已經完成。即使誰將成為總理,也不再那麼重要。」他還說,經濟政策將不再是技術官僚政策制定,而是屈服於「政治」。

「國營食堂」全面登場 斷崖式大倒退 苦日子真來了

中共大舉重建農村供銷社之後,又下令城市試點建設「自給自足」社區,包括設立官辦食堂。分析人士指,這都是重返「計劃經濟」的跡象,苦日子又要來了。

10月31日,中共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區)應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爲期兩年的「完整社區」建設試點。

《通知》稱,試點社區應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

另外,試點社區還要適應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食堂、便利店、菜店、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理髮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商業服務設施。

中國社會在過去三年,尤其是二十大習近平穩定其權力架構之後,中國社會在短短不到兩周時間裏,出現了可怕的斷崖式社會大倒退,曾經被掃進垃圾堆的社會主義共有制以及計劃經濟迅速死灰復燃。

9月1日有消息稱,寧夏鄉鎮級供銷合作社覆蓋率達到了92.7%;10月18日消息,湖北基層供銷社恢復基本覆蓋全省城鎮。

二十大期間,10月21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梁惠玲介紹,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和全系統全年實現銷售總額6.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

官辦食堂及供銷社突然大量出現,立刻引發輿論關注。有人形容是官辦的「7-11」便利店等。時事評論員直言,持這種看法的人根本不瞭解這種「計劃經濟」年代產物有著特定的政治含義。這特定的政治含義意味著中國人的苦日子真的來了!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江峰:要知道供銷社的增長是中國經濟的噩耗,它每增長一分,市場就會被擠壓十分,商品經濟就會消亡百分。你要問為甚麼?我就告訴一點你就明白了:供銷社是國家事業單位,你別看他掛個供銷社,你以為是個商場、是個超市,不是。供銷社是國家事業單位,縣級以上供銷社是行政單位。

江峰表示,官辦食堂、供銷社之所以能擠壓市場是因為它們被官方賦予了獨佔資源的特權,一般民眾也就自然淪為了被奴役的處境。

江峰:供銷社為甚麼會當你的「大爺」(主人)呢?原因就跟黨官員習慣當你「大爺」一樣,因為他們控制了稀少的資源。就如同今天封城清零的大白一樣,雖然他們的背景絕大多數都是臨時工,沒有醫療知識、不懂法律,卻儼然可以進行公共衛生和執法工作。一個臨時工被賦予了稀有的資源——就是可以在鐵絲網和封死的樓道外面行走的「自由資源」,他就能瞬間變成一個怪獸,一個守候中共社會資源的怪獸。供銷社系統就是培養這種怪獸的另一套機制。供銷社決定著農民的農產品收購的行政權和定價權,決定著給消費者的分配權和定價權。你說它權力大不大?說它掌控著人民的生殺大權一點都不為過!

江峰表示,習近平近年做出一系列讓正常人難以理解的毀滅經濟的舉措,其實質目的是為了得到一個永久穩定的政權,但是在他成長經歷和見識中,他認為,毛澤東搞的計劃經濟以及朝鮮的讓人民為了溫飽而勉強活著是最能穩定政權的。

江峰:讓你剛剛夠吃得飽,為了儘快實現全民剛剛吃飽的「臨界點」,所以你可以理解了,才會有莫名其妙的打殺科技平台,那是賺錢的買賣,哪個國家不扶持賺錢的買賣,還要去消滅自己賺錢的買賣呢,莫名其妙是吧!消滅教培產業,毀滅香港,毀滅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然後給中資企業紐約上市設置障礙,然後大把大把的花錢去做核酸,大把大把的建設永久性方艙,大把大把的一帶一路上撒錢,人民搞窮了,獨裁者的統治安全了。

江峰表示,這種結論聽起來匪夷所思,其實,供銷總社在2013年就已經得到習近平的特別指示,隨後,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019年突然被免職轉任全國供銷總社的一把手,專職把供銷社搞起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也就是說,習近平上台之時已經在為今天閉關鎖國、全面倒退向左轉,做了接近十年的準備。大家千萬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中國人的苦日子真的來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