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爆發的第五波疫情造成9,000多人死亡,病人逼爆醫院、老年患者在寒冬下被安置在室外,甚至殮房不敷應用,遺體要放在醫院急症室內。政府被質疑決策失誤。特首李家超接受傳媒專訪時,被問到如何衡量人命價值時,一度狀似感觸,講生存是為了價值,其中一樣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不過,前特首林鄭月娥曾主張成立第五波疫情的檢討委員會,政府到現在仍然全無聲氣。

李家超接受親共傳媒《香港01》專訪時,講及多個議題,包括否定特區「三權分立」說法,直斥認為「免針紙」司法覆核案是政府不明確知道自己可行使的權力的說法,是「判斷錯誤」、「歪曲」,又反駁「行政主導」變「行政霸道」,稱是太過負面的標籤等。

但被問到第五波疫情造成9,000多人死亡,要汲取甚麼教訓、如何衡量人命價值時,李一度狀似感觸,聲音突然柔和、語速放慢,講人命是最重要,生存是為了關愛在內的價值,家庭健康、和諧、溫暖,社會才會有希望變得和諧溫暖。

學者鍾劍華反駁李的「關愛論」,反問李「做(保安局)局長如何回應那些示威人士?他去年去到立法會如何講那些正在坐牢的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充份顯示這個人十分之涼薄。」

李家超在保安局局長任內強硬對付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旗下警隊屢屢濫暴,包括警員駕駛電單車撞向示威人群、出動大量催淚彈、布袋彈,甚至用實彈打向並未對其造成威脅的抗爭者,但無人被究責,還反稱部份指控不完全反映事實。

2021年,警方國安處大搜捕參與民主派「35+初選」的人,李在立法會說警方拘捕的是「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的活躍份子」,圖謀一個「歹毒」計劃「癱瘓特區政府」。

林鄭月娥:應成立檢討委員會 至今仍然全無聲氣

年初的第五波疫情失控,李家超正是時任政務司司長。當時已經有不少意見質疑政府決策失誤,並要求獨立調查。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在3月底疫情仍然處於高峰時回應稱,該波疫情構成公共衛生危機,值得成立檢討委員會,檢視包括醫療、福利、衛生系統的互動及連接,亦包括醫管局40多間醫院聯網治療,在處理公共衛生危機是否最佳,形容有一大堆議題值得檢討,期望可以深入調查。若下屆政府(即7月上任的政府)調查期間有需要,她願意提供意見。

她在6月卸任前接受《彭博社》訪問,罕有地承認政府抗疫政策未達標:「回首過去,如果政府在疫情初期採取更積極的手段去保護長者,特別是安老院的長者,或者可以減低死亡數字。」

現第五波疫情過去大半年,政府亦放寬部份防疫限制,而檢討委員會仍然全無聲氣。李家超上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更隻字不提第五波疫情。

抗疫不力陳肇始獲頒金紫荊星章 拒絕向市民和死者家屬致歉

第五波疫情期間擔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的陳肇始,在近期接受《明報》專訪時承認,上屆政府在估算第五波疫情時低估了確診數字,令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但她表示與政府準備不足無關,說對抗傳染病的應變永遠趕不上疫情變化,但同意政府在病床流轉和調動的安排上可以更靈活。她又拒絕正面回應應否向市民和死者家屬致歉,表示大家應該向前看,而非糾纏這個問題。

即使抗疫政策引來批評,主事的陳肇始仍然在今年的授勳名單榜上有名,獲頒金紫荊星章,政府稱她應對新冠病毒疫情方面表現卓越,讚揚她致力保障及促進公眾健康。

鍾劍華:有無檢討委員會 無分別

被問到第五波疫情,政府的處理手法要否被問責,鍾劍華表示「今時今日的香港,都沒甚麼所謂問責啦」,認為現時的政治體制,沒有真正的問責,「有無檢討委員會,不會有分別」,因為中共的制度令特首只能是北京委任,「選舉都是假,這樣北京怎會使他被問責?你問他責即是否定北京權威。」

鍾舉例,林鄭月娥在無北京授意下制定「送中條例」(逃犯修訂條例)。「搞成這樣,韓正(中共副總理)都要硬著頭皮出來繼續撐她。」證明中共體制是「犯了錯,就只能硬著頭皮錯落去,還要說自己對,然之後將指出錯誤的人打成反對派,打成錯誤一方。中共的體制,就是不會有糾正錯誤的機制。」

質疑陳茂波陽性入境雙重標準 李家超:可改善訊息發放

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機場檢測陽性,仍然因被界定為「康復個案」獲放行入境香港,引來質疑是「雙重標準」,李家超在專訪中回應,政府可改善訊息發放,例如及早公布有上述的「康復個案」安排。

當初政府要在傳媒追問下,方公布以往有「康復個案」安排。查陳茂波在外訪沙特阿拉伯期間染疫,於當地逗留至快測陰性後,在11月1日返港。11月1日晚上10時22分,政府發出新聞稿稱陳茂波的個案屬「康復個案,不具傳染性」,毋需隔離,預告陳茂波會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但不會參與宴會活動。不過,新聞稿沒有表明陳茂波的檢測結果是陽性或陰性。

其後政府一直未有交代檢測結果,傳媒亦一直向當局查詢「康復個案」的定義。直至峰會結束當日晚上11時28分,政府方發出新聞稿,宣稱陳茂波11月1日抵港後,於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得到陽性結果,但CT值處於「康復個案」的範圍內,而且無病徵,登機前已取得快測陰性結果,因此評估屬於已「康復個案」,無須隔離亦不受「紅碼」限制;並稱今年9月26日至11月1日期間,抵港者中共455名入境者獲評估為「康復個案」,無須接受隔離或「紅碼」限制。

鍾劍華認為陳茂波事件充份反映雙重標準,「亦都暴露了那些抗疫隔離要求,根本就是另有所圖」。他批評說,「那些抗疫隔離做法,有不少都是要打擊香港人的集會自由及人身自由、打擊黃店。」至於「康復個案」的安排,他相信政府一直都以此「讓國內落來的那些國安人員、官員、中聯辦的工作人員、外交部工作人員等等,不需要受相關規定限制」。他甚至相信,上述人士能入境,與是否符合因為陳茂波事件才透露的標準沒有關係。◇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