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屬甚麼?」香港女生Yeungs偏偏躲開十二生肖的答案:「我是屬海的!」聆聽她的故事,就會知道她「屬海」千真萬確。曾在台灣修讀海洋相關專業、擔任海洋導賞員的她,7年後回港從事著她喜愛的環境研究工作,香港的海底世界不時給她驚喜,與一班好友成立「淨灘瘋人院」,擔任淨灘義工樂在其中。

Yeungs去年到訪七星排潛水,香港的海底之美讓她大開眼界。(受訪者提供)
Yeungs去年到訪七星排潛水,香港的海底之美讓她大開眼界。(受訪者提供)

「香港的海洋是常常令人懷念的,住過其他國家你就會知道香港的海洋到底是有多容易親近,花一點點時間就可以到達海邊,而可以從事的海洋活動多不勝數。」Yeungs如是說。從台灣回到香港後,2021年她實現了從事環保工作的夢想,以「海洋廢物」為主題進行研究工作,最瘋狂時差不多每周都出動到香港各區淨灘,走遍逾百個沙灘帶走一袋袋垃圾。在海洋與沙灘所見的各式各樣垃圾,更激勵了她過環保生活,綽號「大便妹」的她近期還出版《生活給我們上的10堂環保課》,以實用的生活技巧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環保經驗,並講述她10多年來踏入環保領域的個人經歷。

淨灘成為Yeungs的日常,她與一眾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淨灘瘋人院」,擔任淨灘義工。(受訪者提供)
淨灘成為Yeungs的日常,她與一眾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淨灘瘋人院」,擔任淨灘義工。(受訪者提供)

淨灘大作戰 半小時狂執兩千膠樽無畏風雨

大小磨刀洲、匙羹洲、伙頭墳洲、鹹田灣、高流灣⋯⋯這些對大部份香港人來說可能都沒有聽過的地名,均留下了Yeungs和她朋友們淨灘的足跡。筆者初次認識她,是在去年7月舉辦的海洋廢物展中,一張張垃圾堆積如山的照片、小小的展廳展出逾5,000件海洋廢棄物,讓人又擔心又驚嘆。

Yeungs記得,一次在西貢東郊野公園內的鹹田灣進行「決戰兩千樽」淨灘活動,半小時內就撿到了2,264個膠樽,兩個小時共裝了57袋垃圾,總重266公斤,甚至包括清走兩個雪櫃。過程中還下了一場大雨,眾人淋成落湯雞仍然繼續行動,一齊「作戰」的日子令她無比感恩。「雖然香港好多海邊都超多垃圾,清到2046年都未必清得完,但是這種貼地付出汗水來愛海洋愛環境,的確是能夠讓我真心享受淨灘這件事。」她提及,這些人造物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成為負擔,膠樽風化後變成微塑膠流入自然界被動物食用,污染水質,又再進一步影響人類健康,其實到最後人類是自食其果。

每一次淨灘都要花費大量的體力,Yeungs深深知道淨灘並非解決海廢的辦法,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給人化成動力啟動源頭減廢。「我常常認為支持環保就是成為一個不怕蝕底的人。不介意付出,不怕麻煩自己,不貪方便,不貪小便宜,不計較,不一定要擁有。」

每一次淨灘都要花費大量的體力,Yeungs深深知道淨灘並非解決海廢的辦法,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受訪者提供)
每一次淨灘都要花費大量的體力,Yeungs深深知道淨灘並非解決海廢的辦法,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受訪者提供)

不久前巨型橡皮鴨在維港展出,Yeungs帶上淨灘時執到的各類橡皮鴨到展覽現場,與身邊朋友分享海廢故事。(受訪者提供)
不久前巨型橡皮鴨在維港展出,Yeungs帶上淨灘時執到的各類橡皮鴨到展覽現場,與身邊朋友分享海廢故事。(受訪者提供)

與海洋結緣 令人心動的拜佛蟹與鯨鯊

甘願做「淨灘天使」的Yeungs與大海結緣,還要從她高中的一次參與青年中心生態義工活動開始說起,她來到大埔汀角東紅樹林,帶領小朋友參加教育活動,泥灘上有上百隻向她招手的小蟹,可愛的模樣深深觸動了她的心。後來才得知這種蟹叫做「角眼拜佛蟹」,眼睛似火柴棍一般,鉗子用來夾食物送入口中,一路重複時的動作就好像「拜拜」一樣。她初次認識「神奇生物」讓她感受到造物主的力量,這個世界有太多特別的物種,可能一輩子都認識不完。

在香港海域潛水不時也會給Yeungs帶來驚喜,圖為在東壩拍攝到的䲁魚(Blenny Fish)。(受訪者提供)
在香港海域潛水不時也會給Yeungs帶來驚喜,圖為在東壩拍攝到的䲁魚(Blenny Fish)。(受訪者提供)

「是不是早30年潛水就可以看到香港更美的水底世界?」Yeungs常常問自己身邊喜愛潛水的朋友,很多時候在香港潛水都會令人失望,但亦有令人驚喜的時刻。去年她曾與朋友到訪較為偏僻的七星排潛水,她形容就好像上帝在香港海底設置的花園一般美麗,當日的能見度高達30米,遍地五彩繽紛的軟珊瑚尤為美麗,當中穿插著不同顏色的海扇,伴隨著魚兒同游,令她驚喜不已,也堅定了她繼續付出努力保育海洋的心。在香港的海底世界,她亦不時拍攝到一些特別的魚類,比如南果洲拍到的娃娃魚(Frogfish)、東壩拍到的䲁魚(Blenny Fish),萌萌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在香港海域潛水不時也會給Yeungs帶來驚喜,圖為在南果洲拍到的南果洲拍到的娃娃魚(Frogfish)。(受訪者提供)
在香港海域潛水不時也會給Yeungs帶來驚喜,圖為在南果洲拍到的南果洲拍到的娃娃魚(Frogfish)。(受訪者提供)

去年Yeungs到訪七星排潛水,看到夢幻的海底世界。(受訪者提供)
去年Yeungs到訪七星排潛水,看到夢幻的海底世界。(受訪者提供)

到台灣讀大學,Yeungs選擇了讀海洋相關的專業,圖為墾丁的砂島。(受訪者提供)
到台灣讀大學,Yeungs選擇了讀海洋相關的專業,圖為墾丁的砂島。(受訪者提供)

Yeungs在台灣潛水,與海龜共游。(受訪者提供)
Yeungs在台灣潛水,與海龜共游。(受訪者提供)

到台灣讀大學,Yeungs選擇了讀海洋相關的專業,四處探索台灣海域的過程中打開了她的眼界,其中最為震撼的是在台灣的海洋生物博物館內認識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體長可達14米,能活70至100年,是一種濾食性動物,只吃浮游生物,是「溫柔的巨人」。

Yeungs在菲律賓擔任海洋義工,研究鯨鯊。(受訪者提供)
Yeungs在菲律賓擔任海洋義工,研究鯨鯊。(受訪者提供)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一睹野生鯨鯊就好了!」Yeungs將夢想埋在心底,沒想到2017年她真的夢想成真,來到了菲律賓鯨鯊的故鄉Donsol做義工研究員,以攝影機記錄鯨鯊生活,收集相關數據。首21天,她先來到菲律賓Oslob培訓,隨後的兩個半月才到達Donsol正式進行研究工作,每日與鯨鯊同游。有寫日記習慣的她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集結成書。閱讀著她溫暖的文字,可以感受到她對海洋生物的愛護。她的經歷又讓人想起《阿凡達:水之道》中的魔幻生物Tulkun,人與動物之間建立互信,也許就是這樣。

當然並非每一次的與鯨鯊共游都那麼愉快,Yeungs描述了「與垃圾共遊」駭人的場面:「一群兩百條的魚跟著鯨鯊游泳我不意外,與上萬塑膠垃圾共游真的是觸目驚心。」體驗過被即食麵包裝、手套、洗頭水包裝、膠袋包圍的感覺,她深深感受到人類活動對海洋和海洋生物的影響:「鯨鯊就是活在佈滿塑膠垃圾的海洋裡,我能做的是大力的讓別人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沒意識的大量製造垃圾的生活,其實都會影響到住在海裡、濾食性的海洋生物。」

Yeungs今年出版《生活給我們上的10堂環保課》,分享自己對海洋的感情與環保經驗。(曾蓮/大紀元)
Yeungs今年出版《生活給我們上的10堂環保課》,分享自己對海洋的感情與環保經驗。(曾蓮/大紀元)

為深愛的大海出一分力 從生活細節做起

Yeungs在《生活給我們上的10堂環保課》中寫下自己的座右銘:「淨灘是一小撮人負了眾人的責任,減廢是一個人終於看到自己的責任。淨灘直到不用淨灘那天。別用自己的方便換地球的不便。」問她環保生活小貼士,她可以倒出一籮筐,講上一天都講不完。她認為,為深愛的大海出一分力,人人都可以踏出一小步,從自身生活「減廢」做起,維持人與自然的平衡關係。

Yeungs展示她平日攜帶的可重複使用的生活用品。(受訪者提供)
Yeungs展示她平日攜帶的可重複使用的生活用品。(受訪者提供)

打開她的環保袋,有多個可重用的日常隨身用品:水樽、餐具、手巾、食物袋/盒、毛巾、環保袋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她盡量用自帶的餐具外帶食物,哪怕是買珍珠奶茶,都希望店員可以用她自帶的水樽裝盛。當然並非每一次外帶食物都能「走塑」成功,但她仍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實踐環保的理念,也透過她的身體力行影響身邊人。她還提議在用餐方面選擇多菜少肉,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另一方面素食生產比肉食生產更為環保。

Yeungs用自己帶的水樽購買珍珠奶茶。(受訪者提供)
Yeungs用自己帶的水樽購買珍珠奶茶。(受訪者提供)

Yeungs一般會自備餐具,減少塑膠污染。(受訪者提供)
Yeungs一般會自備餐具,減少塑膠污染。(受訪者提供)

Yeungs還揭示了一個自己綽號「大便妹」的小秘密,這是她小時候的花名,一般人都覺得「大便」一名不好聽,在她看來大自然並沒有甚麼是多餘的,糞便可以化作養分來護花,是不是又是一個奇妙的自然循環呢?

*********

「因為喜歡海洋,所以一頭栽進大海裡,發現海洋世界如此美妙,教人樂而忘返,又發現海洋總是對我們如此寬容⋯⋯」Yeungs笑言要淨灘到世界末日那天,嚮往著環境友善的生活,她相信生命可以影響生命,在石屎森林的空間中盡自己所能在日常生活中「減廢」,集結群力淨灘,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大海、面對自然。「環保的重點是惜物。回歸自然,你才知道地球對我們如此寬厚。」◇

Yeungs提的減碳減塑建議。(受訪者提供)
Yeungs提的減碳減塑建議。(受訪者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