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北京發生「八車連環撞」車禍 消息被封殺

7月1日早上,北京市長椿街發生大型車禍,網傳「八車連環撞」,被指是北京市「有史以來最嚴重車禍」。但是正值中共「七一黨慶」之際,消息全面封鎖。

事發當天,網上傳出多個影片,顯示北京市長椿街發生嚴重車禍,路上一連停放多輛汽車,其中有大巴車、有私家車、有網約車,還有一輛水泥罐車。現場還有救護車到場,醫護人員在搶救傷者。

現場目擊者:1、2、3、4、5、6、7,至少撞了7台車呀!

停放的車輛都損毀嚴重,路上滿是車輛碎片。其中一輛私家車和大巴車相撞,車身已全部撞碎。還有一輛私家車車頭撞爛。影片中有官方人員喊「只有一個傷者」,令人生疑。

網上消息稱,車禍發生在7月1日早上6時的長椿街,據稱是「八車連環撞」。事故發生原因不明。長椿街位於西城區中部,在已拆毀的宣武門附近。

微博上有當地民眾稱,長椿街「八車連撞」,可能是北京市「有史以來最嚴重車禍」,會「震驚北京」。

但由於事故發生在中共創建紀念日的敏感日,事實上,這宗嚴重車禍沒有被官方通報,陸媒也幾乎沒有報道。社交傳媒上流傳的現場片段也很快被刪除殆盡。

微博上帖文顯示,當天晚上網上就已搜不到相關消息,地方發布的簡短消息也被刪除。

直到7月3日,才有相關影片傳到海外Twitter上。

警方懸賞通緝八名海外港人 美譴責威脅全球人權先例

7月3日,香港警方以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對8名在海外的香港民主人士發出懸賞通緝令。美英政府對此強烈譴責,表示絕不容忍中共在海外的恐嚇行徑。

通緝令名單中,包括前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許智峯、羅冠聰,以及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企業家袁弓夷、「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主任郭鳳儀、前職工會聯盟總幹事蒙兆達、「攬抄」團隊發起人劉祖廸等8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遭到通緝。
他們被指控涉嫌觸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等罪名,每人懸賞金額為100萬港元。

上述八人現時身處英國丶美國丶澳洲或日本,又或擁有當地國籍或政治難民身份,而英美澳因國安法已經叫停與香港移交逃犯協定,意味三國不會因應港警要求而引渡上述人士。

同時,上述八人身處的英美澳均已發聲譴責港府引用國安法的法外治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發布聲明譴責,域外使用北京施加的《國家安全法》是一個危險的先例,威脅著全世界各地人民的人權與基本自由。

聲明呼籲,「香港政府立即撤回懸賞,尊重其它國家主權,並停止在國際上宣示北京施加的《國家安全法》。我們並將繼續反對中共的跨國鎮壓行動,這些行動破壞人權。美國支持個人的表達自由與和平集會自由的權利。」

英國外相祁湛明(James Cleverly)發布聲明強調,「英國強烈反對中國(共)對香港實施的《國家安全法》,包括其域外管轄權,這違反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中英聯合聲明》。」

英國將永遠捍衛言論自由這項普世權利,為那些遭受打擊的目標人士挺身而出。

聲明還呼籲北京廢除國安法,並要求香港當局停止對捍衛自由民主人士的打擊。

遭受港府通緝的香港民主人士也相繼做出回應。

任建峰在Facebook發文,指能與自己的好兄弟郭榮鏗、許智峯一起「上榜」,是他的光榮,並說:「我真的配不起他們,因為他們為香港所做的犧牲比我多。他們是我的英雄。」他又指,自己「竟然是因為愛香港而成為了被通緝人士。只可以說,這是小弟,對給了我一切的香港的一個小交待吧。」

香港議會發起人袁弓夷在進行網上直播節目時笑言,多謝港府幫手宣傳香港議會。

許智峯向路透社表示,今次懸紅讓民主國家更清楚明白中共正走向更加極端的威權主義。而自由國家不會引渡他們。

蒙兆達在Facebook發聲明表示:「如果我真的有罪,我的罪名只有一個,就是為香港人說出真相。我一直在海外所批評和揭露的真相,就是中國(共)政府及特區政府肆意以國安法及其它粗暴手段剝奪香港人的基本自由和人權。」

郭鳳儀在Facebook回應說,通緝令是在恐嚇港人,她絕不會退縮,將繼續堅定地與獄中政治犯、被捕抗爭者、被通緝倡議者、活在白色恐怖中的港人同一陣線,連結各國政府、國會議員、國際人權組織,專心致志追求香港的民主自由。

劉祖廸在Facebook表示,無論通緝一次還是一百次其實都沒有分別,強調「我們根本不會因為懸紅而停下來,放棄倡議對華政策」。而中共這次高調的懸紅行動只反映出國安法和國安署在海外的無力。

香港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3日在Facebook回應表示,連同其他被通緝的7名人士,大家對此通緝並不意外。

羅冠聰指出,這次被通緝者的倡議目標俱為希望港人獲得民主和自由,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如果這些行為被視為觸犯國安法,唯一的結論是「國安法為絕對惡法」。

上合峰會「普習」各懷心事隔空會 一個遭兵變 一個怕亡黨

7月4日,「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印度主持了視像峰會。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都會透過視像方式現身。印度總理莫迪表示,上海合作組織應攜手打擊恐怖主義,並毫不猶豫地譴責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像方式出席了會議。習近平稱,反對搞「築牆設壘」、「脫鉤斷鍊」,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還呼籲共建「一帶一路」同各國發展戰略和地區合作倡議對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習近平此番講話被指是對當前歐美加速對中「去風險」的回應。不過外界更為關注深陷各自不同危機的這次隔空「普習會」。

評論指,普京剛剛遭遇兵變,權力受到極大挑戰,對於普京來說,出席這次「上合會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以展示其權利穩固。而習近平則陷入內外交困之境,擔憂中共亡黨,步蘇共垮台後塵。中俄雙方都需要在會上維持彼此心知肚明、已經破裂的所謂同盟關係,以對抗西方自由世界。

美聯社援引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庫格曼(Michael Kugelman)表示,上合峰會是普京在全球範圍內露面的為數不多的機會之一。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馬丹對美聯社說:「普京希望讓他的合作夥伴放心,他仍然掌握著大權。」

另一方面,普京遭遇兵變,對習近平衝擊不小。他更擔憂中共步入前蘇共垮台的命運。在七一之際,黨刊「求是」刊登了習近平去年3月在黨校講話的全文,習近平在文中擔憂,誰也不信共產馬列主義了,中共就面臨「蘇共垮台那種『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劇!」

「紐約時報」3日引述專家的分析說,瓦格納兵變動搖了普京堅不可摧形象。這個事件恐迫使北京重新思考,倘若普京垮台,中共的地緣政治、經濟和領土等利益將會受到甚麼影響。「因為習近平押寶在俄羅斯上,這是要在普京持續掌權基礎上才有效。中共擔心俄羅斯真的出現政權更迭,那麼如果新領導人重新調整對外政策,對美國採取更友好姿態,那麼可能會使中共在與美競爭中陷入孤立,面臨更大壓力。」

也有觀點認為,種種跡象正顯示:中共評估普京頂不住了。而中共已為支持俄羅斯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不但加劇美中緊張關係,損害中共在與歐洲關係改善上的努力。如果普京政權就此退場,無疑令中共更加孤立,其政權垮台也近在眼前。

中共央行突換將 專家:央行行長是火山口 無人願接任

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布,中共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升任央行黨委書記。潘功勝在去年的中共二十大並沒有成為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此次上位令外界感到「有些意外」。《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當局主要是相中潘功勝國際化的背景,希望他能和世界各國的央行總裁順利合作。但有專家認為,當下人民銀行行長位置是個火山口,沒人願意接任,當局不得不臨時換將,把潘功勝推上去救火。

中共政府7月1日突然發布人事命令,原任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潘功勝被任命為央行黨委書記,免去郭樹清的央行黨委書記職務、易綱央行黨委副書記職務。

外界認為,潘功勝接任中共央行黨委書記,是正式接任行長之前的步驟,這是中共二十大之後最新的人事布局。

旅美時事評論員李林一:有很多的跡象都顯示,這個人他並不見得是當時就已經定下來要成為央行行長,或者是央行的黨委書記的。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潘功勝在十九大上是成為中央候補委員,但是在二十大上他又沒有成為中央委員或者說候補委員。所以從這個跡象當中你可以推斷出,當時習近平當局並沒有把他列為央行黨委書記的候選人,或者是央行行長的候選人。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60歲的潘功勝在劍橋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曾於哈佛大學擔任過研究員。

原先外界認為,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的朱鶴新是接替中共央行總裁易綱的熱門人選,但最終任命潘功勝,因為他有國際背景,當局希望潘功勝能更方便和世界各國的央行行長合作。

資深財經人士王劍則分析指,潘功勝根本沒有任何的國際背景,他在劍橋和美國的經歷只是中共幹部常規的鍍金方式,潘功勝的基本學歷是大專出身,在中國來說,就是「血統不正」。

王劍認為,潘功勝顯然不是中共預定的央行行長人選,應該是臨時的無奈之舉。這與近期人民幣匯率失控有關係,人民幣匯率現在已經開始慢慢地向「單邊市」方向發展,這是當局竭力要避免的。

王劍說,潘功勝現在是外匯管理局局長,是人民幣匯率的第一責任人。潘功勝是在救火的關鍵時刻被連滾帶爬推上去的人,因為此時沒有人願意接央行行長職位。

資深財經人士王劍:人民銀行的人事調整顯然是和經濟形勢的急劇惡化,當然最突出的是人民幣匯率有關。這種惡劣的局面不一定每個人都願意去接這個位置,這個位置是火山口,人民銀行行長的位置現在是火山口。為甚麼人民幣匯率現在不好弄?國家統計局6月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全面熄火,工業部門的價格又大幅下滑,通縮風險急劇升高,所以你想想人民銀行行長這個位置不好當。

評論認為,中國已走到經濟成長放緩、債務飆升、人口老化的關鍵時刻,當前經濟更是面對一系列負面因素,在經濟動能極具挑戰的情況下,原定的央行行長人選似乎出現某種「意外」,當局不得不陣前換將,挽救頹勢。@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