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閹割區議會選舉後,昨(10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只有27.54%,是自1982年有區議會選舉以來,投票率最低的一次,亦未達到之前消息指北京定下的三成投票率目標。網民紛紛指出選舉不得民心;但是親共人士仍然死撐表示滿意。

不同網民指出,「(政府)大鑼大鼓(宣傳),都係得咁(這麼)多?」、「特區政府顏面掃地」,並質疑政府投放選舉開支的成效「12億搞啲咁嘅嘢(12億搞一些這樣的事情)」;亦有人認為「低投票率代表香港人悲觀,睇唔到(看不到)由治及興」。

又有網民認為,是次投票結果在威逼下產生,「如果班公務員唔係(不是)驚,一定仲(更)低(投票率)」;亦有網民指不認識自己區內的候選人,「你要市民投,你都要俾人知佢係乜水架(給人知道他是誰)」,「全部選舉先出黎(來)造勢」。

不過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接受傳媒訪問時稱,今屆區選建制陣營選民的基本盤已出得「七七八八,甚至八八九九」,認為投票率「相當高」,更聲稱建制陣營未形成社會大多數,是短期現象;日後投票率推高,要待反對派選民認清事實,接受新政治秩序。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則表示投票率不錯,是預料之中,區選的投票率略低於立法會選舉是合理云云。被問到中央是否接受今次的投票率,他指不知道中央的想法,但相信中央當然希望越多人投票越好,但亦要視乎實際,例如市民對新選制的認識和了解。

對於劉兆佳的言論,網民回應市民是「認清事實之後用腳投票」,又指中共當局在1997年後安排大陸人來港換血,「換咗咁多年血,都係得咁低投票率」,反問「究竟係邊個要認清事實」?

有網民分析,是次投票誘因太低,「佢(政府)宣傳係建設美好社區,但實際上係選一班人入去出政府糧」,認為該群人落敗後不見得無力量同金錢「養住佢喺區做野(養著他在區辦事)」,當選與否分別不大,除非政府可以予人看到達到一定投票率,「可以開放返某啲權出嚟,否則未來幾次選舉嘅投票率都唔多睇好(不多看好)」。@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