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四」35周年,香港公開悼念已成禁忌。資深傳媒人程翔呼籲港人響應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為「六四」和支聯會作見證,「不應等鄒幸彤個人去承受這個沉重的歷史責任」。另外有海外港人認為,近年港人流散到各地,仍然舉行「六四」紀念活動,令國際反共情緒得到維持。

海外港人組織「時代公民教育平台」周日(2日)舉行網上論壇,題為「六四事件35周年:回顧與前瞻」,由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主持,其他參與者有均在海外的資深傳媒人程翔、前支聯會常委麥海華、海外六四活動組織者、前區議員林兆彬。

程翔表示,希望大家能響應鄒幸彤的呼籲,為「六四」和支聯會作見證。他引述鄒,此是保存歷史真相與竄改歷史事實的鬥爭,亦是人民團結起來,向中共說不的鬥爭。

籲為「六四」和支聯會作見證

雖然鄒幸彤提出具名、出庭與否的作證方式,程翔表示:「我覺得我們每一個參加過『六四』抗爭運動的、參加過支聯會燭光晚會的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責任、義務為『六四』作見證,為支聯會作見證」。

他說鄒幸彤為港人的悼念活動承受牢獄之災,「我們每個香港人更應站出來,勇敢地作見證。雖然這些見證未必會為港共的法庭接納,但其作為每個人一點一滴的記憶,保存下來就是非常有力的歷史見證,我們不應讓鄒幸彤個人去承受這個沉重的歷史責任」,認為將來收集起來就是「沉重的歷史見證文件」。

程翔指,港人作為「六四」、香港被摧毀的見證人,更有義務、責任,向全世界講出中共的陰謀,如此,港人就不會被孤立。

他引述《史記》:「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要看香港豆丁這麼小,過去曾經成就共產黨的事業,其很多重要的活動通過香港進行」,中共將香港摧毀,惡果最終會令中共覆滅。

程翔:中共在海外作惡多端 要繼承「維園精神」

在美國的程翔認為,當地人對「六四」的記憶不會隨時間淡化。華人雕塑家陳維明在南加州發起的自由雕塑公園,現在「越來越旺」,公園中漸漸形成「控訴共產黨在過去75年來統治下的災難的紀念公園」。

除了「六四」、「坦克人」等相關雕塑,亦有60年代初「大逃港」紀念碑、「李旺陽事件」、「鐵鏈女」、中共摧毀香港的紀念物。

程表示,在南加州針對中共造成災難的紀念活動相當多,另外「大家看到中共在海外張牙舞爪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早前也有親中共人士在當地的台灣人教會亂槍掃射,引起公憤。

「隨中共在海外作惡多端越來越多時,反而是我們燃點維園燭光好好的機會。雖然維園燭光熄滅了,但30年來培養出來的維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牢記心中。」

程翔認為,「維園精神」標誌「人的良心比刀槍更重要」,否則「如何解釋『武裝到牙齒的中共』為何顧忌香港人悼念『六四』?」也說明一黨專政制度不剷除的話,世界會永無寧日,「昨日它在大陸鎮壓學生運動,今日它在香港摧毀自由的社會,明日它可以貽害全世界」,中共伸向全球的魔爪,會警醒全世界。

「維園精神」並標誌手無寸鐵的人與極權鬥爭的重要手段。程翔引述捷克流亡詩人昆德拉:「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認為只要每個人心中都有維園燭光,「哪怕心中點燃維園燭光,都能繼承『維園精神』」。

維園燭光熄滅惡果多

他並指出,維園的燭光在「六四」後持續30年,香港「無形中成為中國的良心」,「六四」的歷史靠港人堅持得到保存,「六四」的冤情在香港得到申訴。久而久之大陸人當有冤無路訴時,就會來港申訴,「在大陸不能講的說話,你能夠在香港講」。

不單異見人士,大陸體制中人,當想講同官方不太一致的觀點,例如作為「六四屠夫」的李鵬,與其有關的《李鵬六四日記》在大陸不能發表,故拿到香港發表。「左王」鄧力群《十二個春秋》亦同樣要在港發表。

程翔表示,當維園的燭光熄滅後,過往大家熟悉的香港即已失去。香港歷史上推動中國邁向現代文明,但是香港現今成為大陸腐朽政權的一部份。香港曾經是華人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但是現在岌岌可危。

香港也曾經是大陸政治難民的避難所,但是今日香港輸出本土的政治難民。香港的法治亦曾經是捍衛人權、公義的利器,是中國大陸、台灣、東南亞人民豔羨的,但是如今法律成為政權壓逼人民的幫兇。

香港曾經是世界研究中國的聖地,兩岸禁書只能在港看到,但今日港共政權下達禁書令,很多書要下架。程翔認為上述均是維園燭光熄滅的後果。

麥海華:香港已不再是香港

麥海華慨嘆,在大陸「六四」仍然是被鎮壓,死者家屬亦不能悼念,政權沒有作出任何回顧、檢討、承擔責任、向人民交代,「六四」甚至在港亦成為禁忌。

在獄中的鄒幸彤,因撰寫「六四」記憶,沒有呼籲、動員,但亦與其他人被政府指煽動而被捕,「看到香港已經不再是香港」。

麥說,港人30年來都是和平、理性、非暴力地爭取中國政府向人民交代、負責,是「小小的心願」,沒有製造社會事端,但是支聯會前主席李卓人、前副主席何俊仁及鄒幸彤,與支聯會本身均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港人要漂泊海外,尋找能夠再點燃燭光的地方。

燭光集會令年輕人投入香港民運

曾經擔任支聯會義工多年的林兆彬,作為「六四」發生時尚未出生的新生代,認為「六四」是他的政治啟蒙。他小時聽過「六四」,但是只有片面認識。

在2009年「六四」20周年時,他就讀中六,聽到時任特首曾蔭權稱明白港人對六四的感受及看法,但稱「事件發生之後,國家發展有驕人成就,為香港帶來繁榮穩定」,更稱他自己的意見就「是代表香港人整體的意見」,激起社會討論,正值「80後」關心社會的熱潮,林於是首次參加維園「六四」燭光集會。

當年的集會人數達到15萬人,比前一年的4.8萬人大增,林認為是反映當時香港的政治氣氛,能刺激港人參與,之後每年的參與人數亦如同民怨的「溫度計」,本地的社運同支援大陸的社運扣連,「是很神奇的事情」。

他又認為「六四」燭光集會參加門檻很低,和平、合法,是無數年輕人第一次參加社運的場合,甚至有教師帶學生認識歷史。

林說自己參與燭光集會後的過程,就如「階梯」,之後就有興趣參與「七一」遊行,當時的反高鐵、五區公投等,認為燭光集會不只令人關注中國民運,認識到獨裁的可怕,亦使人投入香港的民運。

港人流散 令國際反共情緒維持

公開悼念「六四」在港已成禁忌,林感到遺憾,支聯會五大綱領(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35年後仍然未實現,港人被逼在海外才能點燭光,中國的人權狀況越來越差,很多人認為香港的「白色恐怖」情況比大陸一般的城市還要嚴重,情況亦不樂觀。

不過他覺得「有危就有機」,他有份主持、在英格蘭東南部雷丁(Reading)舉行的六四集會有300、400人出席,當中比往年多本地人參與,並有市議員、國會議員候選人出席了解港人訴求,認為能使英國人知道中共血腥鎮壓的歷史,並扣連英國本地的政治。

「我想是中共意料不及的,它打壓香港人,令香港人散落世界各地,我們be water(如水),繼續頑強在國際線上,令反共情緒維持」。他指出,港人在海外集會,是提醒外國政府同中共保持距離、保持警惕,英國的政客亦不多不少受港人影響,質疑中共,「真的不要小看香港人的影響力」。

上月底起在英國倫敦首度演出的《5月35日》舞台劇英語版,鍾劍華擔任其中一場的演後分享嘉賓。

他憶述現場超過一半觀眾是外國人,有人受劇情觸動啜泣,他們很多留下參與討論,認為外國人的扣連越來越明顯。他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禁絕對「六四」的悼念不可能,現時紀念活動就散落世界各地。

悼念「六四」引起世人關注

不過,23條立法引起白色恐怖進一步加劇,海外悼念分散,亦無大量資源統籌,悼念「六四」的熱情會否繼續延續?

在加拿大的麥海華說,不同地方的社會因素均影響民運能否延續。加拿大溫哥華的「溫哥華支援民主運動聯合會」(溫支聯)在1989年成立以來,今日仍然運作,麥認為此不只是毋忘六四,還反映港人、中國人爭取事件有公平的對待。近年移居當地港人增加,去年在林思⿑公園的六四集會有數千人參與,「他們覺得任何一處有燭光就有維園,凝聚到很多人參與」,是近年最多。

他相信,香港的維園燭光被鎮壓,海外的活動能繼續堅持,除了主辦者的執著,更是有更多人的參與。麥舉例,溫支聯亦關注中共在加拿大滲透,例如干預當地選舉;該國國會亦舉行聽證會,以外國人代理法處理問題。

麥海華並表示,不只關注「六四」屠殺、香港受鎮壓,加上關注加拿大受中共滲透影響,只要運動能堅持,能有成果。現時悼念「六四」在香港、海外民運的發展是「里程碑」,引起世人對中國人需要民主保障人權、自由、開明發展的關注。

林兆彬:長遠「有少少悲觀」

在英國參與組織六四活動與集會的林兆彬表示,對當地的熱情「短期內、十年八年有信心」,組織者、參加者算是年輕,「還有數十年命」;雖然23條、《港區國安法》影響,甚至港人熱情本身下降,可能會影響參與人數,但是今年以雷丁為例,亦有舉辦《幸彤在監獄》的放映會,期待能出席集會的港人可參與放映會悼念「六四」。

林並指,短期內樂觀亦因為「六四」的悼念同香港社運扣連,除了聲援天安門母親,還有聲援支聯會高層等因為「六四」而陷獄的人,加上很多抗爭者仍然在囚,相信港人仍然會聲援他們。

但是他補充,長遠而言「有少少悲觀」。他指出,現時不少海外港人均經歷過2019年的鎮壓,「我們才有決心搞社運」;但現時在英國出生的港人嬰兒能否保持港人身份認同、承繼海外社運,「有少少保留」。

不過林認為,在海外搞悼念活動,可以照亮大陸的民運人士、香港的獄中抗爭者。

程翔:「六四」死難者血沒有白流

程翔認為,「六四」死難者的血沒有白流,天安門的學生運動間接促成蘇聯、東歐共產集團的崩潰。

他回顧,在柏林圍牆倒下20周年(2009年)時,到東歐採訪過程中收集到大量相關資料,指天安門事件間接促成柏林圍牆倒下,柏林圍牆倒下則造成骨牌效應,令蘇聯、東歐共產集團崩潰。

程翔形容「六四」是壓垮蘇聯、東歐共產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東德政府在「六四」後,面對國內抗爭,準備接受中共時任副總理姚依林傳授鎮壓經驗,但是當時東德國民打出「坦克人」照片抗議,令警察下不了手,之後觸發柏林圍牆倒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