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時分,當大多數人都好夢正酣,香港卻有一個地方,百年來都沒有跟隨黑夜一起沉睡。本專欄將一連四期,分享油麻地果欄(水果批發市場)的流金歲月。

油麻地的「草根生活」 果欄的由來

油麻地位於九龍半島西面,19世紀中葉前,這裡還是一個位於官涌出海口與北面「井前角」之間的一個海灘,為漁民泊舟之所。時代變遷,隨著70年代香港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碼頭的地位漸漸被取代,水上人家亦開始賣船上岸居住,避風塘也因此式微。儘管如此,油麻地直到現在依然保存著濃濃的「老香港」情懷,很多老街坊未曾搬離此區,也有很多逾半世紀的老店仍在營業,是他們延續著現今社會都缺乏的誠信、堅持、樸實之傳統經商模式。還有以街市形式的經濟依然生機無限,有廟街的露天市集、平民夜總會及熟食檔、玉器市場、果欄等,反映著勤勞的草根階層積極的生活風貌,這裡散發的老香港風味彌足珍貴。

油麻地果欄建於1913年,至今已有111年歷史,經歷了13名港督及5名特首,跟香港一起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高低起跌。果欄最初是用草棚搭建的墟市,直到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香港政府才開始批地讓欄商興建差不多一式一樣;一兩層高固定的磚石樓房,逐漸組成今貌的建築群。建成的欄舖位於新填地街,較著名的是秀和欄,至今尚遺留不少具戰前特色的裝潢。

欄商當時以東莞人為主,「東莞街」及「石龍街」的命名亦由此而來。因為人流一開始便絡繹不絕,可說是一個養活幾代香港人的地方,所以果欄人常說他們家族是「食生果大」的。果欄前身不但賣水果,還有蔬菜和家禽等,猶如一個巨型的市集 。後來長沙灣蔬菜批發市場和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啟用後,油麻地果欄才正式集中變成水果批發市場。

入夜後依舊熱鬧的果欄。(Sasa提供)
入夜後依舊熱鬧的果欄。(Sasa提供)

時光倒流 果欄發展一步一腳印

果欄是一個歷史悠久,值得我們去保育的地方,由最初的僅16檔,發展至全盛期的過400檔,乃至今天逾200檔。對於百年後的現代人仍然在這裡做生意。很多配套設施是需要與時並進的,例如合規格的安全電力、食水供應、消防系統、公用廁所等等。有見及此,加上2016年的三級大火燒毁十多間欄檔屋、以及晚上水果上落貨阻街及嘈音擾民。政府不時都有動議果欄搬遷計劃,甚至乎有傳聞市建局交立法會建議活化果欄,成為第二個中環街市,但六十多年來都只聞樓梯響。

縱使有千萬個原因應該搬離,但對果欄人來說,這百年情又豈能被輕易地抹去呢?果欄可是展現香港獨有特色的文化產物,其獨特之處在於殘舊古老建築物裡見進口新鮮水果。這裡每一隅都滿載著港人重要的集體回憶,果欄尚有的文化歲月,通通都值得被保留下來的。

新鮮甜橙。(Sasa提供)
新鮮甜橙。(Sasa提供)

1990年,果欄的百年建築正式被列入三級歷史建築,其後,又在2009年宣布獲升至二級。有說此舉是為了配合活化該區新的零售、餐飲、休閒及藝術文化等用途,以及將果欄附近的地標發展成旅遊區。

要深入探討果欄歷史,那就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果欄位於油麻地這個曾被外間認定為龍蛇混集,不能隨便內進的自治舊社區。記得我讀書的時候,媽媽常常提醒我不可以跟同學去油旺區的廟街、女人街、果欄這些露天百貨攤檔逛街,她說這種地方不是我們女孩子可以去的,那裡是會給壞人捉走的。就因為媽媽這些囉嗦叮囑,反而引起我的好奇心,好想和同學們一起去這些地方探險。

《茶訪天地之茗記舊情懷》專欄,不經不覺已經訪問了21個舊香港行業。其中五個都在油麻地區,有利和秤號的秤婆婆何太、善美影室何國盛、冠南華第三代林卓怡、客家菜醉瓊樓姚氏父子、及上一期的百年涼茶舖恭和堂的第一間店都在油麻地創立。還有很多很多在油麻地的老店,我都好想趕快去拜訪他們,跟他們以茶會友。隨後,我們將帶著INARI水果茶,走訪迷宮般的油麻地果欄,拜訪從事欄商幾十年的老前輩Dee哥及傳承自爺爺果欄生意的年青人阿樂,讓他們講述一下已超逾一個世紀的「果欄風雲」真實版,是否跟電影電視中的場景相似?◇

Sasa簡介

廚藝導師、攝影導師、手沖咖啡師、茶藝愛好者、自由作家及攝影團領隊,俗稱斜槓族。現居香港,喜歡拿著相機看世界。現職「INARI Tea HK」負責人,職責是將好茶帶給愛茶的人。以茶會友,探索香港人香港事!

作者電郵:contact@inaritea.com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