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造成人體不舒服、生病的六種邪氣(中)

五、燥邪

關鍵字:#秋令主氣

夏秋換季時總覺得皮膚乾澀?這不只是許多注重外表的男女的困擾,事實上,從炎熱的夏天轉換到寒冷的冬天之間,靑黃不接的秋天就是燥邪最容易肆虐的時刻。時令進入到秋天,偶爾會吹起涼爽的秋風,偶爾又會有秋老虎反撲,如果在此時受到燥邪侵犯身體,也會根據症狀的偏性分成「涼燥」跟「溫燥」兩種。

關鍵字:#乾

燥邪的性質很簡單就是一個字:「乾」,跟濕邪相反,空氣中的濕度下降,就會讓體內的水份容易散失到空氣中,進而出現各種乾燥的症狀,像是:口乾唇燥、鼻咽乾燥、皮膚乾燥龜裂、小便短少、大便乾裂等症。

容易導致燥邪入侵人體的原因,不僅有時令轉換到秋季,還有地理上的轉換。當我就讀後中醫系時,曾經到中國西北方的甘肅蘭州參加研習營。身為一輩子活在濕熱亞熱帶氣候的台灣人,我第一次體會到大陸乾燥氣候的厲害,因乾燥而流了整整一周鼻血,才漸漸適應。

六、火邪

關於六淫的最後一位——火邪,可能是最抽像也最難形象化說明的一個。這時,我們不妨先回到古代的情境,體會古人為甚麼會提出火邪的概念吧。

關鍵字:#實熱 #傷津耗氣

在古裝劇或是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的影視中,你應該多少會看過一位龍套腳色走在街上,打板叫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沒有電力,在日常煮食或照明中都會使用明火,所以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燒燙傷;此外古代的房屋跟用具大部份都是木頭製,所以不注意用火的話,甚至可能導致火災。火邪也是因此被歸類在外在致病的六淫當中囉!

關鍵字:#上部 #易生風、動血 #易擾心神 #易致腫瘍

外部的火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還有一種無名火也會悄悄影響人體。火會往上竄,而人體上半部有許多症狀往往伴隨著發生,比如:發熱、頭昏、頭痛、面紅、咽喉紅腫、口舌糜爛;還有意識、情緒上的症狀,如:四肢抽搐(生風)、吐血、咳血(動血)、皮膚發班、神昏、譫語(易擾心神)等等,這些症狀都被包含在火邪的範圍喔!

你讀到這裏可能會發現,這些症狀看起來不就像是被細菌、病毒感染而產生的發炎症狀嗎!?這就是火邪的另一個來源:空氣中的病原菌,一旦出現以上關鍵字的症狀,古人就會認為是火邪入侵人體所造成的!

透過上述關鍵字,你有沒有更加了解中醫如何看待人體生病的原因了呢?下次如果天氣變化導致你身心狀態差,別人卻覺得你在找藉口時,你就可以用這篇的內容反駁他囉!此外,如果出現這篇裏所說的各種症狀,也歡迎求診中醫喔。

表格:邪氣性質整理

性質 主要部位 天氣 陰陽 邪氣
病在身體上半部,病位遊走不定、變化多端 頭、全身 全年皆可能,春天尤甚 風邪
性凝滯,主收引,易傷陽氣 全身 冬季 寒邪
性炎熱,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多夾濕 全身 夏季 暑邪
重濁、凝滯 性趨下 全年 濕邪
性乾 全身 秋季 燥邪
實熱,傷津耗氣,上部,易生風、動血,易擾心神,亦致腫瘍 上部 全年皆有可能 火邪

(網站專文)

(本文摘編自《病中醫搞WHAT:一覽中醫基本原理、適合病症、看診秘訣與養生原則,告訴你為甚麼要看中醫》,晨星出版社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