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納米樓出現滯銷,但本土研究社研究員指,政府帶頭起納米樓,供應將會轉移至公屋,批評政府一味追求KPI會令公房質素急劇下降。
本土研究社的Facebook專頁發文,指研究員接受日媒訪問時,指出因「限呎政策」、呎價貴、放寬按揭、加息等因素,令私營納米樓滯銷。不過研究員認為納米樓不會絕跡,「因為政府帶頭越起越多納米樓,供應會轉移至公營房屋」,批評政府一味追求KPI會令公房質素急劇下降。
港府計劃10年來興建43萬伙單位,當中約30萬是公營房屋。研究員指,近年居屋的最小單位面積由371呎跌至2019年的275呎,未來小蠔灣居屋發展項目有四成單位的面積小於227呎。「政府這邊廂在私樓限呎一事『邀功』,那邊廂自己越起越多納米樓,越住越細的問題,只會由私營市場轉移至選擇權較少的基層市民,造成『階級問題』」。◇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