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支中學登山隊於10月28日成功登上海拔4,095米的馬來西亞神山(Mount Kinabalu),成為全港首支由中學生及教師組成、成功登頂東南亞第一高峰的隊伍。經過長達十個月訓練,來自聖公會聖本德中學(SKH St Benedict's School)的13名學生與3位老師在登山專家曾志成帶領下,踏上挑戰極限的旅程,最終於破曉時分在峰頂迎接日出,寫下香港學界體驗式教育的新一章。
登山隊於10月27日在微雨中展開攀登,經約七小時抵達3,200多米山屋,翌日凌晨2時再出發向頂峰進發。攀登後段氣溫驟降、山勢陡峭,加上高海拔環境令不少學生出現高山反應,包括頭痛及食慾不振,但隊員互相鼓勵、調整步伐,在三位教練前後監察及照顧下克服不適,最終全部安全下山。
曾志成表示,這次挑戰不只是一段旅程,而是一年成長的總結。「海拔2,500米以上就會有不適,尤其攻頂前一晚我們住在3,200米高度,大部份學員都有輕微頭痛或食慾不振,這是正常現象,也是他們要面對的登山難關。」他強調,教練團隊緊密分工,前中後位置照顧每位學員狀況,必要時即時調整節奏,確保安全與挑戰並重。
回望最深刻的一幕,他沒有選擇登頂一刻,而是抵港前學員們的分享。「因為課程一整年,我們和學生相處很長時間。去到神山,看到他們態度和心境上的轉變——知道自己原來做得到,眼神變得更堅定——最感動的其實是在機場聽他們分享那一刻。」他笑言,那些真摯、帶點疲累但眼睛發亮的分享,比山上的日出更動人。
是次行程為第二屆「中學生登山基礎培訓計劃」的最終挑戰,與首屆相比各方面更成熟順暢,包括訓練安排、教練支援及校方配合。「有了第一屆的經驗,整體運作提升很大,更能讓學生得到深刻體驗與學習。」他補充,香港雖沒有四千米高山,但訓練模式充分結合體能、露營、野外技巧、合作與心態鍛鍊,「學識戶外知識、懂得協作、訓練體能固然重要,但最重要是心態訓練——認識自己的能力,懂得面對困難而不是盲目冒進。」
談及計劃的教育意義,曾志成坦言,這源自自身身份——登山者、教育者、也是父親。「我更加明白年青人的動力來自什麼。」他明白,學生們需要舞台,需要被信任,需要去體驗堅持之後的收穫。「中學生登山基礎培訓計劃是一個可持續的訓練計劃,讓學生在長期堅持中認識自己的能力與潛力,激發創造力與解難能力,同時開拓眼界、確立方向。為夢想鍥而不捨,這是一生受用的能力。」
對參與學生而言,神山並非終點,而是一堂刻骨銘心的生命課。展望未來,曾志成期望有更多香港中學參與,並希望學員除了提升能力,也能學懂回饋社會。「希望參與的學生不僅掌握戶外知識與技能,更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並理解回饋社會、幫助有需要者的重要性。」@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