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召開之前,北京和周邊重大城市進入風聲鶴唳的嚴格管控狀態,其中北京的長途巴士司機被要求佩戴電子手環,通過「情緒感應技術」來監測他們的「心理狀態」。
但法律專家提出這涉及個人私隱問題,並表示可能會給巴士司機帶來過度的心理壓力,或導致歧視。
這個要求是二十大召開之前幾周提出的,中共各地的官員一再被告知,要在二十大之前和期間減少所謂的「社會風險」。
近日貴陽一輛將人們運往集中隔離設施的大巴發生事故後,導致27人喪生,20人受傷,這再次引發了民眾對中共「清零」政策的質疑和辯論。
據中共官方《北京日報》9月21日報道,上周三,北京公交集團向跨省和高速公路的長途大巴司機分發了約1,800個電子手環(黨媒稱之為「體徵情緒感知設備」),目前尚不清楚多少司機需要佩戴這些設備。
報告稱,這些設備將用於實時監測司機的生命體徵和情緒狀態,「為司機身心健康提供堅實保障」,並提高公共安全性。
電子手環可以監測人的體溫、心率、呼吸頻率、血氧水平、運動、血壓和睡眠,還可以監控焦慮等情緒狀態,公共交通公司可以即時訪問這些數據。
《南華早報》引用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網絡安全法律事務主任王琮瑋律師的話說,這一決定似乎「更多是出於公共安全的考慮,因為近年來交通事故頻發」,「但我們必須考慮,是否真的需要從巴士司機那裏收集如此多的個人資料。」她說。
王還質疑,如果手環檢測到異常狀況,當局是否來得及進行干預——即使數據是實時收集的, 「這些數據只能在事後用於事故分析。」她說。
而香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何維倫( Calvin Ho Wai-loon) 質疑電子手環的準確性,「需要考慮這些設備在報告情緒和健康狀況方面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因為不準確(的數據)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痛苦,也可能導致不公平和歧視。」何說。
近幾個月來,國內頻頻傳出中共當局利用電子手環監控中國民眾的報道。
7月北京市昌平等多區民眾反映,有人從外地返京後居家隔離期間,社區要求他們佩戴電子手環,而且須7天24小時佩戴,手環連接手機App自動上報體溫數據以供監測,這引起了公眾的強烈抗議,之後一些小區取消要求。
3月,四川省成都市當局開始使用電子手環和手機GPS,對被監視居住或取保候審的嫌疑人進行監控。
中共在二十大前的嚴控還包括:郵政快遞企業需要對進京郵件快件實行「二次安檢」,無安檢及消毒標識的郵件快件一律退返;同時,嚴禁收寄和投遞寄往北京的低空慢速小型航空器、穿越機、具備超視距飛行能力的航空模型等。#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