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峰力香港聽覺中心發起的「聲途啟航計劃」今日(2日)起正式啟動,計劃旨在支援患有聽力障礙的自閉症人士及其照顧者,為他們提供精密的聽覺評估、個人化助聽器,以及後續的家庭及學習支援跟進服務。
計劃涵蓋三大服務,包括精密聽覺評估,採用國際認證的兒童行為聽力測試(CPA)及耳聲發射檢測(OAE);提供專業助聽器驗配及跟蹤調校;家庭及學習支援系統後續跟進聽覺言語治療培訓課程。參加計劃的兒童若來自低收入的合資格家庭,更可免費享有個人化助聽器,及轉介至後續的家庭及學習支援。
計劃發起人、峰力香港聽覺中心及香港聽力學會前會長資深聽力學家甘炳基指,雙重特殊兒童往往陷入系統性服務斷層,他曾接觸過確診自閉症3年後才發現聽障的個案,期間孩子被錯誤安置於純自閉症教育機構,錯失聽覺言語治療黃金期,更因長期溝通挫敗產生嚴重行為問題。他表示,這類個案普遍面對「診斷延誤」與「服務錯配」雙重困境,部份家庭甚至因經濟壓力無法負擔合適的助聽設備。
甘炳基說,計劃特別設計「雙重感官整合干預及訓練」,由聽力學家與言語治療師合作,同步處理聽覺及言語障礙統合需求。首階段將優先服務50個低收入家庭。
語聲社企聯合創始人及董事長、大學教授李月裳引述一項研究指,自閉症兒童患有聽力障礙的機率是非自閉症兒童的4.7倍;至於香港,15歲以下兒童自閉症的普遍率約為1.4%,聽力障礙的普遍率為3.3%。由於自閉症及聽障可能表現出相似症狀,例如對人類語音反應微弱,因此難以判斷兒童無反應是行為問題還是感官缺陷所引致,容易導致誤判。
對有自閉症合併聽障的兒童,李月裳建議優先處理聽力問題,以增加感官輸入,如使用助聽器或人工耳蝸。
兩位同時患有聽障及懷疑有自閉行為傾向的小朋友周正峰和周正朗的母親周太分享誤診經歷,指兩位小朋友的情緒行為屢次被誤診為僅與自閉症有關,多次的聽力測試都未能發現小朋友亦有聽力障礙,導致他們的言語發展遲緩,並加劇自閉傾向的情緒行為。直至三歲半兩位小朋友才獲得聽力支援以及助聽器,並進行後續的聽覺及言語治療訓練,其情緒行為及言語表達得到顯著改善,學業成績亦大有進步。@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