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美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商場和購物中心正在受到國際品牌的影響。包括愛爾蘭的Primark、西班牙的Mango(芒果)、加拿大零售商Aritzia和日本的Uniqlo在內的零售商,正在美國各地開設新店,並進軍以前從未涉足過的地區,例如紐約市或洛杉磯等沿海城市。

CNBC財經網站報道,花旗銀行分析師Monique Pollard表示,國際零售商之所以被美國吸引,是因為美國服裝零售商市場分散,消費者市場更具韌性,社交媒體也讓新品牌更容易進入美國市場,即使門店規模較小。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lobalData提供的最新數據,2018年至2023年間,美國新開門店近19,000家,其中約28%為外資零售商。

過去幾年,總部位於歐洲或世界其它地區的零售商紛紛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美國擴張計劃。

Primark的美國擴張

這家愛爾蘭零售商目前在美國經營著29家門店,並已簽署了開設另外16家門店的租約。

這家在愛爾蘭被稱為Penneys的零售商自1969年在都柏林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已成為愛爾蘭、英國和歐洲其它地區家喻戶曉的品牌。Primark美國總裁Kevin Tulip表示,隨著該公司在某些歐洲國家達到「成熟點」,美國市場已成為開拓新領域的重要場所。

「美國是第一大消費市場」,他說。「所以在這裏做好這件事意義重大。但你真的需要做好。」

在波士頓市中心,Primark門店。(劉景燁/大紀元)
在波士頓市中心,Primark門店。(劉景燁/大紀元)

為甚麼美國是零售擴張目標

Primark並不是唯一一家對美國抱有遠大抱負的公司。

總部位於巴塞隆拿的零售商Mango去年秋天宣布了一項7,000萬美元的擴張計劃,包括計劃在2024年在美國開設42家新店面,今年再開設20家門店,並在洛杉磯郊外開設一個新的物流中心。

Uniqlo的母公司迅銷集團在美國市場獲得了發展,並承諾到2027年在北美開設200家門店。

此外,隨著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的網紅以及消費者自己的旅行日誌影響人們的穿著,時尚潮流正以更快速度走向全球。Coresight Research全球研究主管John Mercer表示,這可以讓新品牌更容易打入一個陌生的地區。

Aritzia(Shutterstock)
Aritzia(Shutterstock)

「市場之間需要解決的差異越來越少。」他補充說,外國品牌現在「比前幾年或幾十年更有機會」。

社交媒體讓即使只有很小一家實體店的品牌也能在美國獲得關注。研究諮詢集團Forrester的一項零售調查顯示,大約63%的25歲以下消費者,以及57%的25至34歲消費者每周至少在社交媒體上發現產品或品牌。

百貨商店的萎縮和零售店的破產讓外國零售商搶佔了市場份額,也讓一些商場的空置商店被他們填補。梅西百貨正在關閉美國約150家同名門店。許多專門的嬰兒用品店也因破產而關閉,包括Bed Bath & Beyond旗下的Buy Buy Baby和Babies R Us。

Primark的Tulip表示,兒童服裝一直是該公司在美國的強項之一,該公司注意到需求增加,同時競爭減少。它的一些門店取代了關閉部份門店的J.C. Penney等零售商,或Bed Bath & Beyond等其他已停業的零售商。

不過,Mango、Aritzia、Uniqlo和Zara都處於美國市場增長的初期,在全美各地的門店數量均不足100家。這意味著,至少就目前而言,美國業務僅佔這些公司全球業務的一小部份,也只佔美國服裝市場的一小部份。#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