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醫管局表示,有五成半急症室病人屬第四、五類的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收費調整的首要考慮是希望引導及改變病人使用醫療服務的習慣,將資源集中於緊急病人,但具體方案有待公布。

急症室病人現時會分流為5類,依次是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非緊急。醫管局總監(質素及安全)黃立己表示,現時不少病情較輕的病人都會到公院急症室求診,一方面病人需輪候長時間,另一方面加大急症室工作量,情況不理想。

根據醫管局數字,去年急症室首次就診總人次近200萬人次,主要屬於次緊急和緊急病人,分別佔53.3%和40.2%,至於危殆和危急病人則分別佔1.3%和2.8%,非緊急佔2.3%。

黃立己說,調整收費首要考慮是引導及改變病人使用醫療服務的習慣,「例如最緊急兩個級別的病人,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減免他們的收費呢?或者一些病情較輕的病人,他們是否可以考慮去其它地方求診而不去急症室呢?急症室的收費,這類病人我們是否可以稍為調整呢?」

對上一次調整急症室收費是2017年6月,由100元調高至180元。黃立己稱,政府不會改變在醫療服務的投訴,今次調整收費帶來的額外收入會全部投放在醫療服務上,特別是危急病人。

他又稱,改變收費後的下一年求診人數下跌約5%,大部份是第四和第五類的病人,「我們發覺自從那年調整價格後,第四和第五類病人的比例下跌後沒有再上升,求診人數整體好像跟以前差不多,但在比例上四、五類的病人少了,對市民其實都有一個引導作用」。

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蕭粵中指出,急症室在30分鐘內診治緊急病人的達標率約七成半,因為有大量資源被用於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局方希望調整收費引導病人使用其它服務,從而集中資源應對緊急病人。

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蕭粵中說,局方希望調整收費引導病人使用其它服務,從而集中資源應對緊急病人。(霄龍/大紀元)
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蕭粵中說,局方希望調整收費引導病人使用其它服務,從而集中資源應對緊急病人。(霄龍/大紀元)

坊間有傳急症室收費將調整為兩級制,其中危殆及危急者免費,另外3類病人的收費則提升至與私家診所相若。被問到會否擔心病人因不滿分流結果而發生爭拗,蕭粵中表示,醫管局有完善的分流指引,會按病人病情、病歷及維生指數等進行等級分類,所有前線護士都經過訓練。醫管局亦有「再分流」制度,一旦患者病情轉差,可聯絡護士再檢查指數及評級,「這只涉及病人病情上的轉變、維生指數的轉變,不會構成其它一些不太適合的因素令到(分流)等級轉變」。@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