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躺在襁褓裏的小小嬰兒,他們竟然也懂得社交。心理專家認為,他們聽到別的嬰兒啼哭時,往往也會跟著大哭。其實,這就是他們最早的社交活動。聽到有人哭泣,他們覺得心疼,也會跟著大哭。
社交活動是人表達情感的自然願望。但只有願望還遠遠不夠,孩子們要掌握一些社交的基本技巧,才能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讓生活更加豐富多采。下面推薦父母們一些有效的社交技巧訓練方法。
戲劇表演訓練
心理學家格倫謝倫伯格(Glenn Schellenberg)發現:孩子們在接受大半年的戲劇表演訓練後,他們的社交技巧、適應能力甚至包括學業成績都明顯提高。
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有利用戲劇表演課程來幫助提升自閉症兒童社交技巧的做法。在戲劇中,孩子們學習使用正確的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聲調表現人物,去解讀劇中人的情緒、感覺,久了他們自然知道在社交中如何應對。
情感猜謎遊戲
孩子的社交障礙,很多來自於他們曲解了他人的情感。有時候,他們不懂一個特別表情的內在含義,可能把失望的表情誤解為憤怒,或將緊張的表情誤解為有趣。
「情感猜謎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不同表情的含義。家長們可在紙片上寫下描述情感的字詞,然後按順序去表演詞語代表的情感。遊戲可以從簡單到複雜,先畫出各種表情圖片,讓孩子理解;接著讓孩子用表情或肢體動作來模仿特定情緒;最後,讓孩子通過簡單的圖片(如一個人獨自坐在長椅上)來猜測角色的內心感受等。
對孤獨傾向的兒童,還可做臉部模仿遊戲,讓他們學你的樣子,做出摸耳朵、伸舌頭等各種有趣的表情,教他們解讀各種表情和身體語言。
角色扮演訓練
玩耍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幫助孩子掌握社交禮儀。例如,在邀請朋友來家中玩耍前,家長可以與孩子討論可能出現的情境,教導孩子如何禮貌地接待客人。
日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運用角色扮演來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如到收銀台付款、到餐館吃飯、參加生日聚會等。家長可繪製各種腳本,讓孩子能夠更輕鬆地掌控這類局面。家長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練習基本的問候與禮貌用語,甚至編寫小劇本,讓孩子通過扮演不同角色來體驗不同的社交互動。
孩子較小時,家長每天可以花1小時和孩子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教他明白甚麼是等待、輪流和分享等基本禮儀。
基本社交禮儀
教孩子留意並學會不要冒犯他人的個人空間;練習談話時保持眼神接觸,集中注意力,不要讓自己走神;學會彬彬有禮地開始和結束交談;不要只顧自己說話,要允許別人說出他們的想法。
還有,做好自我監測,讓你的行為適應身邊的情況;說話前再三思考,避免不適宜的評論;耐心是一種美德,要允許別人把話說完,並多說「請」、「謝謝」等。
適時給予鼓勵
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尤其在孩子努力改變自己或行為適當時,給予及時的表揚,增強他們的社交信心。◇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