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被視為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但近年風光不再。本報記者在葵涌貨櫃碼頭訪問了多位在物流業打拼多年的資深人士,均表示香港的轉口港業務大幅萎縮,很多外國貨品已直接運到中國大陸;近年不少小型物流公司倒閉,有貨車司機的月薪減半,對香港物流業前景感到悲觀。

聯星國際物流主管胡先生憶述,2015年至2018年,香港經濟仍算不錯,其公司還可以「賺到錢」,但在2019年社運和2020年疫情後,生意開始下滑。他指出雖然貨品入口香港免稅,但是中國大陸已不需要香港協助轉口,香港的「自由港」特色幫助不大。香港的競爭力轉差,無力回升,自動化技術也因缺乏進出口業務而無用武之地。

他強調,香港物流業近年下滑是受到中國因素影響,因為以前不能自由把貨品運入中國大陸,所以需要經過香港轉口,讓香港經濟起飛。不過,中國已經加入了世貿,很多外國貨品都可以直接進入中國,便不需要再經過香港了。他認為現在中國已有健全的運輸體系,越來越成熟,香港運輸物流業相對變差。再加上近年各國之間發生貿易戰,或國與國之間已簽署貿易協議,令香港的轉口量更加下滑。

他表示雖然轉口業務減少,但是香港仍有一定的本地貨運需求,例如供香港人購買的食品等必需品。他估計,香港物流業近年下滑幅度高達六、七成,影響顯而易見。他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從全盛時期的100%萎縮至如今的20%至30%,人力和空間需求也隨之大幅縮減。貨櫃空間需求縮減了三份之一,曾經堆滿貨櫃的場地,如今顯得冷清許多。其公司的貨車車隊由高峰期15輛,減至現時8輛。

談及碼頭營運,他指出香港碼頭處理費長期比其它地區高,這與過去的高吞吐量有關。如今即使費用有所降低,但減幅低,有商家仍覺得費用太貴。當業務量減少,碼頭員工也隨之減少。面對困境,他坦言公司只能通過降低成本,例如,從50多名員工縮減至30人,以及退租部份貨櫃場地。他感嘆,前景難以樂觀,「做得一日得一日」。

他透露行內有好多運輸公司已經倒閉,特別是小型公司;大公司方面,由於業務多元化,例如買賣貨櫃、運送淘寶等,所以仍可以維持生意。以前,貨物進出口佔公司八成總生意額,現在已跌至兩、三成。他估計貨櫃碼頭數年後會進一步萎縮,例如青衣9號碼頭現時幾乎只用作存貨之用;6號、7號和8號碼頭都改建成共用同一個出入口,目的是為了精簡人手。

另外,他表示,很多船公司會把大部份空置的貨櫃擺放在深圳鹽田港,因為香港租金比較貴。當香港出入口量減少,若停泊在香港碼頭,只能運載四、五十個貨櫃;相反,若停泊在鹽田港,可運載數百至一千個貨櫃,所以船公司一定會選擇停泊在鹽田港。這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客人很難在香港訂貨船和空櫃,越來越少船停泊香港。

他無奈表示,沒有甚麼新人入行,物流業正面臨「挨日子」的局面,唯有寄望政府出台有效政策吸引投資,才能為行業帶來一線生機,否則看不到復甦的希望。

司機月薪減半

貨車司機阿標表示,現時外國貨櫃在香港卸貨的數量減少了五、六成。回想十多年前,貨車司機忙得不可開交,上午、下午甚至晚上都有工作,一天需處理兩、三個貨櫃。如今,貨量銳減,司機每天上午只運一個貨櫃,下午便無事可做,每月收入也從巔峰時期的月入兩、三萬,跌至如今的一萬多元。

入行三、四十年的貨車司機阿明直言「呢行無得做」,碼頭也倒閉,司機現時每日收入只得三、四百元,月入一萬二千左右已很難得,但以前高峰期可高達3、4萬元。他坦言年紀大,已70歲,所以無法轉行,只能繼續做下去,亦當作做運動。他同樣指出,歐美貨物近年已經不再經香港轉口,而是直接運到大陸,香港只剩下少量東南亞貨物的業務。他又說香港碼頭收費不夠大陸便宜,

貨車司機阿輝稱已入行近20年,2020年疫情後生意大跌,很多小型公司因生意不足而關閉,現在只有幾間大公司仍然運作。他同樣認為大陸碼頭規模更大、收費便宜,再加上外國貨物不用再轉口,所以搶去了香港的生意。

他提到現時物流業衰退,導致司機工資太低,缺乏年輕人入行,小型貨車司機的月薪竟然比貨櫃車司機高。貨櫃車司機每天早上7、8時開工,晚上6、7時收工,有時忙到8、9時,但收入卻只有一、兩萬。他形容昔日熱鬧的貨櫃堆放區如今空蕩蕩,老闆只能見步行步,不看好前景。@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