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宣布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關稅將再增加34%。加上已經存在的20%的關稅,美國對華關稅水平將達到54%。同時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商品提供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免稅政策也將取消。對此,中國業界和外界專家怎麼看?

特朗普加徵「對等關稅」後 中美雙方關稅水準將趨於對等

白宮2日在X平台上公布,美國將對185個國家實施的「打折」對等關稅稅率,從10%到49%不等。表單中,排在第一位的中國為34%。

美國新措施再對中國商品增加了34%關稅,加上已經存在的20%的關稅,美國對華關稅水平將至少達到54%。

國際金融機構如摩根士丹利與野村估算,加上既有稅項,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已達65%至66%,創歷史新高。

根據特朗普政府的計算,中國目前對美國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約為67%。

美方認為此番加徵「對等關稅」後,雙方的整體關稅水準將趨於對等。

特朗普最新宣布,對中國加徵34%的對等關稅,當中包括4月5日生效的10%基準關稅,以及4月9日生效的24%關稅。

美國對各國徵關稅 中國業界避稅路徑被封堵

中國業界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反應引人關注。

一名深圳外貿公司的員工今天(4日)對《大紀元》說,公司對美國的出口將受到關稅的影響,目前沒有甚麼對策,但公司利潤要降的話,也只能由客戶承擔。「平時客戶講價,如果有空間也會適當降價,但就是工廠不可能虧本做。大不了就是少做美國市場,也只能這樣了。」

在中國專做出口美國電子產品的廣東貿易商李女士4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美國的新關稅讓中國業內人士心急如焚。她說,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買家要求出口商品價格包含關稅,入境關稅他們不負擔,中國出口商的利潤被大大削減,「為此,你只能提高貨物的單價。比如我之前10元賣給你的貨,現在要12元賣,你不提高單價,怎麼負擔成本」。

李女士說,之前該公司已經調整策略,將訂單轉到越南。對於美國對越南貨品加徵46%關稅,李女士認為,越南政府會在其它方面向美國妥協,以降低關稅,而未來幾天非常關鍵。

根據特朗普宣布的計劃,美國將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實施差異化關稅,其中,中國34%;歐盟20%;台灣32%;越南46%;瑞士31%;英國和巴西10%;日本、南韓、印度分別為24%、25%和26%;柬埔寨49%。此外,特朗普宣布,所有進入美國的商品將設立最低10%的關稅標準。

中國商人張勝其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美國對越南徵收46%統一關稅,比中國高出12個百分點。這一政策釋放出一個明確訊號,就是中國商品「搬到越南」規避關稅的路徑已被精準識別,而越南作為「出口替身」的角色被全面瓦解,轉口避稅空間被徹底壓縮。

生產玩具銷往歐美的廣東東莞廣聲五金塑膠製品公司董事長翟所領,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之前20%的關稅還可以由公司和美國銷售方各自吸收,但再增加34%,「是誰也沒有辦法吸收的」,意味著商品一定會漲價。

翟所領原本也計劃將廠房搬至東南亞,但目前打算再觀望,因為搬到哪裏都跑不了關稅。

野村估算,2023年中國除了對美國直接出口5,002.9億美元,還透過墨西哥和東盟轉口,對美國出口約240億和820億美元;其中透過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新加坡轉口尤為明顯。美國這次將對這些國家分別加徵24%、37%、46%和10%的對等關稅,後續會影響中國的轉口貿易。

跨境電商「天都塌了」?

此外,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5月2日起不再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商品提供800美元以下的小包裹免稅政策。野村此前研究顯示,跨境小包佔中國對美國出口的11%左右。

中國社交媒體上昨天(4月3日)出現一些訴說「跨境電商的賣家天都塌了!」等相關內容的影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中國跨境電商有兩種方式發貨:一個是把庫存放到亞馬遜的倉庫,由亞馬遜代發貨,這種叫FBA,另一種是無庫存銷售,有訂單了,讓廠家把商品寄到貨代(即物流公司),一件一件銷往美國,這個叫FBM。

河南一名跨境電商4日4日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美國加關稅給他們造成影響。「(之前)關稅這部份增加了不少,多20%,就等於利潤下降這麼多,掙得少了。」

但他認為,主要受影響不是FBA,因為將商品寄到美國的亞馬遜倉庫時,就已經有通關手續和關稅部份,這次加關稅主要受影響的是無庫存營運,一件代發形式的電商。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中共揚言反制 分析:若報復美國可能有反作用

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4月3日上午中國股市重挫,A股3大指數全線下跌。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跌0.51%;深證成指與創業板分別跌1.46%、1.8%。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中共商務部3日表示「堅決反對」,揚言會採取反制措施。有中國外貿業者希望中美仍有談判的空間。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證實,對中國的新關稅將加到現有的20%基礎稅率上,使實際關稅稅率達到54%。他補充稱,各國仍有機會與美國政府就關稅問題進行討論,但特朗普目前可能不會調整政策。

美國聖托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表示,美國這輪對等關稅對於全球產業來講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過特朗普也沒有把話說死,都可以談,特朗普把這個球拋出去,看接球的國家要怎麼去對應。但中國的狀況不同。

「因為中共一直跟美國進行貿易戰,這輪關稅對中國經濟影響更負面,很可能它不能示弱,否則有些國家就不會願意跟中國(中共)站在統一陣線了,它(中共)把面子看得很重要。」他說。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接下來中共可能要跟特朗普接觸談判,達成特朗普的要求,但如果中共真的對美國進行關稅報復,美國可能也會對中國同等再繼續報復。

財新網引述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與一些美國盟友不同,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是出於保護敏感行業和激勵美國國內投資和生產的戰略目標,這意味著中國與美國談判和關稅降級的門檻要高得多。

專家:關稅戰背後是世界經濟兩大陣營的正式分野

截至去年,美國仍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額達5,246.56億美元,佔總出口額的14.7%。

中國對美出口品類主要包括電器機械設備、鋼鐵製品,以及玩具、傢俬、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連續加徵兩輪關稅,累計稅率達到20%。受此影響,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傢俬及其零件、帽類、鞋靴、玩具出口金額分別同比下滑6.9%、15.5%、4.5%、18.3%、11.1%。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表示,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對中國出口會造成進一步的施壓,特別是原本就依靠美國市場的民營中小製造業。「這雖然不算是非常致命的打擊,但會進一步壓縮中國已經難以為繼的出口利潤,導致產業鏈加速外移。」

他認為這次關稅戰升級,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從供應鏈、地理、地緣政治以及價值觀進行重塑的延續。

「這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導向問題,而是美國的朝野,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對於過去中國大陸經濟模式的不信任,以及對北京的政治經濟的反感表現出來。」

黃大衛說,關稅只是手段之一,主要目的是降低美國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依賴,重新構造一個以普世價值觀驅動的供應鏈體系,讓友好的邦交國家來幫美國代工。

他說,過去冷戰時期是兩大政治陣營,現在經濟將正式變成兩大陣營,一個民主國家或普世價值觀國家,另外一個國家資本主義(專制政府)。「一個就是以普世價值觀和民主供應鏈,另外一個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紅色供應鏈)。」

葉耀元表示,接下來中國的產業鏈會更為內縮,國內經濟會捲得更凶,失業率上升。中國經濟增長率數字畢竟是假的,「如果它自己的計算都可能降到4%以下,情況就非常險峻,對共產黨的統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大紀元記者常春對本文有貢獻)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