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日(10日)公布,去年接獲超過4.4萬宗詐騙案件,涉及金額達91.5億元;約1萬人因不同類型的詐騙及清洗黑錢罪行而被拘捕,較2023年上升了14%。警方聯同金融管理局及銀行業界將推出5項重點措施,加強打擊傀儡戶口網絡,包括使用防騙視伏器數據、修訂《銀行業條例》促進銀行之間分享資料等。

警方、金管局及香港銀行公會今日召開聯合記者會,表示去年警方錄得44,480宗詐騙案件,比2023年的39,824宗多出4,656宗,增幅約12%,與前兩年每年超過40%的增長相比已放緩。損失總額達91.5億港元,較2023年減少3千萬港元,跌幅約0.3%。

網上詐騙案件的增長放緩,2024年全年錄得27,485宗,與2023年相比,增幅已縮減至0.6%。損失金額更大幅減少4.2億港元,跌幅接近8個百分點。警方稱,數據反映與金管局及銀行業等不同持份者實施的防騙措施已初見成效。

攔截詐騙款項方面,警方去年成功針對1,372宗詐騙案攔截了14.8億港元的款項,較2023年增加14.7%。此外,透過「加密貨幣止付機制」攔截了價值1.3億港元的加密貨幣詐騙款項,較2023年增長3倍。

執法方面,警方去年針對各類詐騙和洗黑錢罪行共拘捕10,496人,較2023年的9,239人上升約13.6%。去年因洗黑錢罪被控告的案件數量,較2023年增加2.3倍。鑑於這些罪行的嚴重程度,警方會在適當情況下向法庭請求加重刑罰。截至今年4月初,已有95名傀儡戶口持有者的刑期被加長13%至33%,判處監禁21個月至75個月不等。

推5措施打擊傀儡戶口

金管局、警方及香港銀行公會宣布5項新措施。第一項是更廣泛應用防騙視伏器數據,以提前識別傀儡賬戶的網絡。一旦發現可疑交易,可即時通知潛在受害者或請求警方協助。此外,銀行及「儲值支付工具」(SVF)營運商亦會採用網絡分析技術,偵測相關的可疑賬戶群,並將新發現的可疑賬戶資料提交警方。經警方調查後,可進一步充實反詐騙識別器數據庫,與其它銀行共享此類資訊,如此類推。

第二,修訂《銀行業條例》,以促進銀行間的資訊共享。金管局先前已提出修訂該條例,相關草案於2025年3月28日刊憲,並於4月2日提交立法會審議。該草案提出兩種資訊分享機制:一是銀行之間的要求與回應機制,二是銀行向多間銀行發放資訊的自發性披露機制。若該草案在本立法年度獲得通過,金管局與警方將爭取於今年底前實施相關舉措。

第三,金管局今日向銀行發布新指引,與銀行業分享保護客戶及打擊傀儡賬戶的良好做法。這些內容源自金管局與業界及警務處的交流,以及金管局的持續監管經驗,涵蓋增強動態詐騙交易監控系統、向客戶提示詐騙風險、強化客戶身份驗證與溝通等。

第四,金管局計劃於今年檢視銀行落實保護客戶及查探傀儡賬戶網絡措施的情況與成效,並參考上述保護客戶與打擊傀儡賬戶的良好做法。此外,金管局將與銀行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持續更新這些良好做法,不斷提升銀行業偵測傀儡賬戶網絡的能力。

第五,金管局將與銀行業密切合作,配合警方持續加強公眾宣傳與教育,通過多種渠道提醒市民勿將賬戶借賣,針對不同群體如外籍家庭傭工、老年人、學生及旅客開展宣傳活動。@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