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肩頸痠痛超過兩周還沒緩解,不要放任不理。台大生醫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大重仁復健科診所院長林冠宇(Lin Kuan Yu)在《她健康》節目中,教你三個簡單動作,有效舒緩肩頸不適,並提醒打電腦時最常忽略的錯誤姿勢。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導致出現肩頸問題。林冠宇強調,維持正確的姿勢,收好下巴,比較不會痠痛。相反,懶散的姿勢更容易導致痠痛。
1)收下巴
坐正時,要記得將下巴往內收。
2)肩膀要後收
同時,將肩膀向後收,打開胸膛。耳朵要儘量跟你的肩膀是同一條水平線,避免像低頭族一樣,耳朵跑到肩膀前方。
3)維持三個90度
坐姿工作時,以下三個90度要儘量同時達成。
手肘:在打字時,手肘呈90度。要注意辦公桌的高度,避免手臂懸空打字的姿勢。
腰椎:同樣要注意桌子的高度,以確保腰部挺直坐在椅子上。
膝蓋:膝蓋彎曲呈90度。如果椅子太高,可以在腳下墊腳凳來達到這個角度。
至於站著辦公的時候,上半身仍應維持手肘呈90度,腰椎挺直。
有研究顯示,肩夾擠症候群患者的胸椎後凸角度明顯較大,正確的胸椎姿勢可能有助增加肩部的活動能力。
工作時切勿聳肩
林冠宇提醒,上班族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在工作時不自覺地聳肩。長時間累積下來,很容易造成肩頸拉傷。他建議,在辦公室可以互相提醒同事是否有聳肩的情況。如果是一人辦公,可以在前面放一面鏡子,偶爾看一下自己的姿勢。透過照鏡子,可以幫助自己矯正聳肩的習慣,也要注意收下巴。
簡單三招肩頸保健
林冠宇教了3個簡單的肩頸保健動作,可以在辦公室或日常生活中進行。以下動作建議一次做10下,每天可以做3組。
1)往前抱頭伸展
雙手抱住頭部,身體向前彎曲。維持這個姿勢約5至10秒鐘。
2)側面抱頭伸展
單手抱住頭部,將頭部往側面拉伸,拉到感覺有點緊繃。維持這個姿勢約5至10秒鐘。接著換邊進行相同的動作。
3)仰頭伸展
抬頭往後伸展,注意頭部向後的時候不能左右旋轉。維持這個姿勢約5至10秒鐘。
挑選枕頭的訣竅
林冠宇說,睡覺枕頭對睡眠品質和隔天的身體狀況有很大的影響,選不好的話,早上起來會腰痠背痛。以下是注意事項:
1)減少肩頸與枕頭之間的縫隙
儘量選擇躺上去能夠減少肩頸與枕頭之間空隙的枕頭。
2)確保頸部放鬆
躺在枕頭上時,最重要的是頸部要處於一個放鬆的狀態。您可以請家人幫忙摸您的脖子,確認是否放鬆。
3)下巴略低於頭部
在枕頭的高度方面,除了放鬆之外,還要注意下巴應該略低於頭部3至5度,避免頭部後仰的姿勢。後仰的姿勢容易造成充血或不適,影響睡眠。
4)避免枕頭太軟
太軟的枕頭可能會讓頸部過度延伸。
肩頸痠痛的診斷
如果肩頸痠痛症狀持續沒有改善,應該看哪個科別?林冠宇建議可以先尋求家庭醫師診所就診。如果曾受外傷,也可以直接到復健科或骨科診所看診。如果過去有相關病史,例如頸部開過刀,可以先回到手術醫師那邊檢查。
在診斷方面,首先會詢問病史。如果醫師懷疑病人有外傷骨折或神經壓迫的情況,可能會先安排X光檢查,以檢查是否有骨折或滑脫;X光檢查後,可能會搭配超音波檢查,觀察病人的頸部是否有關節炎、骨刺、水泡或腫瘤。
肩頸痠痛大致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1)急性
醫生通常先問病人肩頸痠痛多久了,假設病人說大概痛兩個禮拜了,很大機會是急性肩頸痠痛,常見原因包括低頭使用手機或電腦、外傷骨折、肌腱拉傷、長時間維持同一睡姿,以及急性頸部肌肉拉傷,也就是俗稱的「落枕」。
2)慢性
慢性肩頸痠痛的成因則包括頸椎退化、產生骨刺或是頸椎的椎間盤突出。
治療肩頸痠痛的方式
1)初階治療
先使用一些口服藥物,例如消炎藥或肌肉鬆弛劑,同時搭配儀器治療。如果是急性拉傷,可能會安排熱敷、電療或冰敷為主;如果是慢性狹窄的問題,可能會搭配牽引,俗稱「拉脖子」。
2)進階治療
如果初階治療效果較慢,可能會考慮注射治療,特別是針對一些小面關節。而現在有一種新技術稱為「超音波導引注射」,會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將藥物直接注射到受傷的位置。這種方式可以令藥效更直接針對患處。
林冠宇指,雖然注射可能會感到痠痛,但基本上是安全的,有經驗的醫師會在超音波的輔助下避開神經。不過,對於風險較高的案例,還是會轉介到外科、神經外科或骨科等協助處理。@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