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關稅戰不斷升級,出口導向的中國中小企業正面臨生存危機。從生產假睫毛的代工廠到出口鋁門窗的中型工廠,再到義烏國際商貿城的零售商戶,他們不是停工觀望,就是苦撐價格戰,利潤幾近於零。業者直言,在當前外需疲弱、內卷加劇的多重壓力下,如何活下去已成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中美關稅戰陰影下,中國外貿企業正經歷一場空前的洗牌潮。
出口小企業處於停工狀態
位於山東青島平度市一家假睫毛生產工廠老闆趙詳(化名)告訴大紀元記者,全球80%以上的假睫毛產自平度。他的工廠為大企業代加工,屬於出口產業鏈的一環。
他說,「幾年前市場好的時候,我們每個月的純利潤能達到5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但最近生意不行了,現在特別卷、特別卷,讓人特別發愁。」他說,競爭激烈,投入一兩百萬辦廠,卻看不到回報,「最近一周,我們一直處於停工狀態。」
儘管趙詳在南韓、東南亞和杜拜等地仍有部份客戶,他希望能透過他們的人脈繼續銷售產品,但目前收效甚微。他也曾嘗試尋找當地直播主合作帶貨,但對方開口就要10萬元合作費,讓他不敢輕易投入。
廣東老闆:如何活下去是迫切問題
在廣東佛山經營鋁合金門窗工廠的李先生也面臨類似困境。他的工廠有近40名員工,年營業額約3,000萬元人民幣,但近來訂單銳減。
李先生對《大紀元》表示,最近兩個月,尤其是清明前後,很多實體工廠都很難熬。我們「一天做一百多扇門,是不賺錢的,得做到兩百多扇門才有利潤。」李先生坦言,訂單不足產量就上不去,別說盈利,還可能倒貼成本。
他指出,自從中美關稅戰開打,許多原本專做出口的工廠不得不轉向國內市場,為了把工廠撐下去,只能在內銷市場上打起價格戰,導致內部競爭加劇,都在內耗。「現在很多工廠根本卷不動了,但還是在硬卷,最後只會把自己卷死。所以不管做甚麼生意,不要認為靠價格低就可以做下去」。
「在當下惡劣的大環境下,工廠的重點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怎麼活下去。」他說,能生存下來、有訂單,就是最大的安慰。
他還說:「我估計今年下半年如果關稅戰維持,產業將大洗牌。」
義烏國際商貿城店家觀望、惶恐
義烏是浙江省直轄縣級市,其小商品市場被譽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小商品博覽會與廣交會、華交會並列中國三大貿易展會。然而,面對關稅戰不斷升級、外需萎縮與成本上升的多重壓力,義烏難逃厄運。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關稅戰使出口美國商品成本增加,義烏國際商貿城商家不少來自美國大額訂單先緩發;等待美國倉庫存貨消化完。通過漲價應對關稅是許多店家的選擇。
義烏國際商貿城體育用品公司經營人吳曉明表示,足球為其主營產品,由於加徵關稅的衝擊,目前不少國外客戶對於後續訂單尚抱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下單,國內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還是得靠創新來提升核心競爭力。
義烏的工廠前老闆范先生曾經管理一百多名員工。他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關稅戰帶來的衝擊是全面和深遠的,義烏作為浙江最大的外銷基地,受影響尤其嚴重。「可以說每個人都受到影響。」
「現在外銷美國的訂單全沒有了。本來經濟環境就不好,還要不斷報復美國。義烏各行各業都受波及。中國經濟感到悲觀、惶恐的人很多。」
范先生認為,中美經濟戰不會很快結束,這對義烏外貿商的打擊太大了。中共的制度是害人的制度。#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