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被稱為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目前廣交會一期的客商明顯減少,很多參展商提前收攤。主辦方不得不發通知強求「不得提前撤展」,令參展企業叫苦不迭。
以電子家電、工業製造、照明及五金工具為主的第一期廣交會已於4月19日結束。一位照明行業的參展商日前發布了「小結」,稱展位的位置是在C館的雙通道口,經過的客流量不錯,但是能進來的不多。確實東南亞、一帶一路的客戶多,這次有不少南美客戶坐下來聊了。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4月8日,有近17萬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其中「一帶一路」國家佔72%,金磚國家佔27.4%,中東國家佔14.3%,歐美國家佔10.5%。截至4月14日,境外採購商冊的統計數據提升到超20萬名。
儘管官方一再宣傳數字遊戲,但現場客商人流明顯減少。值得注意的是,預註冊採購商不一定確認到場參會。根據參展商和現場翻譯的反饋:「人流量明顯沒有春交會多。」「歐美幾乎沒有,亞非拉地區人挺多的。」「展會第三天,展位客流量明顯變少。」「得先有貿易,才能做夥伴。」
一位照明行業的參展商也告訴《大紀元》記者,現場沒有簽到單,等客人上門去工廠,參加廣交會就是求個曝光率。
客流變少 官方通知不得提前撤展
4月15日展會第一天,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業務辦公室就向各交易團發出通知,稱當前外貿形勢嚴峻複雜,要求「企業用足廣交會5天展期,不提前撤展,工作人員不提前離開展位」。在每期第5天下午6時前,大會將組織專項檢查,提前撤離展位、撤出展品的,將取消該交易團當屆表彰資格,並進行通報。
4月18日,參展商又收到展會通知,再次強調「不得提前撤,每期第5天18點為撤展時間」。但隨後又對各參展企業發消息稱,一期對撤展時間不作硬性要求,如現場確實沒有客商,明天(19日)中午12時後可以陸續撤場。
「以前是不這樣的。」外貿商Karen告訴《大紀元》記者,這次關稅戰影響很大,應該是沒有美國客人去中國,所以舉辦廣交會的主辦方也知道這個嚴重性,才叫參展商不要撤展。
Karen此前所在的公司做電子產品,她在國內時每年兩次參加廣交會。「五天時間,我們就賣樣品,還不說訂單,客人來的時候,可以買一個樣品,就200元、300元、150元人民幣,我可以賣出三十幾萬人民幣。從早到晚,進去之後都沒有停過,還得有人來替我一下。忙得焦頭爛額,每年這五天時間的廣交會或是香港展,我就會瘦一大圈下來。」
據介紹,她從2004年參加廣交會,一直到2010年,有春季展和秋季展,再加上香港的電子展。他們的客戶全世界都有,歐美客戶佔30%至40%,因為公司主要是做亞洲市場,每個產品定位不一樣。
「不管怎麼樣,每個展會都是非常火爆的。有的企業內銷其實老闆是虧錢的,開了幾千家店,他全部就靠外銷賺來的錢,轉回去支撐國內,他都還賺得盤滿缽滿。」
業內人士:疫情後 歐美客戶斷崖式下跌
Karen因為遭受中共迫害,2010年離開中國。一位前同事告訴Karen,中國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是從2020疫情開始的。疫情之後,公司就完全不參加展會了,一方面是為了節省開支;再就是外國人來得越來越少,歐美客戶開始斷崖式地下跌,只剩下一些非洲客戶。
記者查詢發現,2020年廣交會網上舉辦,免收參展企業展位費。此外,近年來因外貿企業困難加大,多屆廣交會參展降低參展費用,並免收貧困地區企業展位費。
Karen透露,同事所在的企業沒有去參展本屆廣交會。以前參展的話,都要及時申請展位,跟主辦方打好關係,為了拿到展位,公司老闆送金卡(卡裏面有很多錢)、給主辦方很多好處的。要去送名牌包、送錢、送禮,才能夠保證你的展位在那裏,或者可以分配到更好的展位。
因為外貿企業通過展會渠道來接觸到外國客人,確實也通過參展會拿到很多訂單,可以見到全世界各國很好的採購商。抓住一個大客戶,一個訂單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美金,可以決定公司的命運。
「如果你沒有展位,去買一個(二手)展位是非常貴的,都是三十萬起價。二十萬是很標準的、9X9那種小展位,我們以前那個大企業,他是連著四個展位合在一塊,還要特別去裝修,裝修費都要花二十萬左右。
「現在貿易行業都在下行,這些錢能省則省,能不出國,就不出國。本來我那個同事半年時間都要在美國,還在全世界跑。(現在)都不用了,因為你飛也沒有意義,人家都在觀望階段,或者已經在思考要換渠道、換市場。」她說。
受關稅戰影響 外貿企業大裁員
2025年4月初,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對華關稅總額提高到145%,而中國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上升到125%,同時,美國針對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小額免稅包裹將被全部課稅。
很多美國訂單應聲取消。廣州的吳先生告訴《大紀元》記者,他的親戚在江西贛南某鎮,平時做些家庭加工的工作,給一些做外貿出口的企業,經義烏出口。從3月下半月就沒工作了。其他人也少了很多工作。
據Karen說,往年這個時候是旺季,但是關稅戰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很多行業很依賴美國這個出口市場,甚至70%以上都是做美國市場,現在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大裁員。
「所以他們人人都自危,覺得很難過了。出口這樣子怎麼做啊?像這種依賴歐美市場的企業很難轉型,根本不可能找到替代品,說產品不輸出美國,去別的國家,這種可能性基本上沒有,歐洲才多少體量?進口量根本消耗不了多少,跟美國是遠遠無法相比的。
「亞非拉也用不了那麼多東西。美國人消耗產品量大,這就是為甚麼中國出口多少億,大部份都是來自美國。美國的消費量就是很大,美國人很多東西用完就丟了,沒有存起來。」Karen說。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貿易總額為4,389億美元。
Kanren表示,這些主要是電子產品、服裝機械,還有珠寶,都是佔很大比例的。美國訂單一旦減少,企業裁員至少50%,這只是前期了。很多企業是慢慢裁員,沒有大刀闊斧地裁,他從30%,然後裁50%,他們還抱有一種希望,在看特朗普是否會妥協。
「抱有這種希望的人也就是在死撐而已,再撐撐看,那接下來,很多企業都活不下去。因為關稅漲30%就已經很厲害了,50%就很難了,現在145%,就會使中國企業死掉很多很多,失業率會非常厲害。
「很多中國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事情會持續很長,指望特朗普來低頭那不可能;習近平是獨裁的代表,你叫他低頭,他也不可能,因為中共是有條件的,要叫你以台灣為代價等,特朗普也不可能,這一班子的人都是很強硬的,都是鷹派的。」
近日,中共商務部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通過加大補貼力度、開通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轉內銷。如,未來一年內,京東承諾將採購不低於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
Karen認為,中國的內銷本來就已經內卷,再加上外銷市場進去,真的是非常嚴峻的失業危機。對中國來說,形勢很不妙;對美國影響的比較小,因為美國廠商是可以從世界各地採購的。
「其實從疫情開始,美國的供應商都已經學聰明了,就開始慢慢地轉,找別的廠商;中國的一些廠家,轉移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但不是所有啊,畢竟是少數。」她說。◇
(大紀元記者顧曉華對此文有貢獻)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