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養老金正面臨信任危機,越來越多年輕人,尤其是外賣員、主播等靈活就業者,選擇不交養老保險。
比如成都29歲的外賣員劉鑫(Liu Xin)說,每月要交1,400塊,相當於兩個星期的伙食費。他直言,自己根本不信40年後還能領到錢。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社保基金收入增長5.2%,但支出漲得更快,達7%,出現現金流赤字,是六年來首次。雖然中央靠財政補貼填坑,但赤字壓力正快速上升。2025年,中國財政赤字預計會創下7,900億美元新高。
更棘手的是,大量年輕人主動退出社保系統。據調查,超過四成靈活就業人員選擇不繳費,他們需要自己繳納單位和個人的兩份錢,總共佔到收入的20%,讓人覺得「不划算」。
深圳的設計師陳慧(Chen Hui)就說:「如果規則獎勵不交錢的人,幹嘛還傻傻去交?」這種想法也在社交媒體流傳,但相關話題常被刪掉。
為了減輕負擔,北京啟動了延遲退休。從今年1月起,法定退休年齡開始往後推,計劃到2040年,男性退休延後到63歲,女性也同步延後。
農村的老人境況更悲觀。甘肅的68歲老人張鳳豔(Zhang Fengyan)每月只能領123元,只夠買點鹽和麵條。城鄉養老金差距巨大,也導致農村人口加速流出。
養老金問題還影響到金融市場。去年,全國社保基金因各地動用儲備金,被迫減持了1,200億元資產,身份從「長期買家」變成「淨賣家」,拖累了市場信心。
雖然中共試圖推廣「養老金積分制」和「第三支柱」個人帳戶制度,但推進緩慢,效果有限。
政策分析師張偉(Zhang Wei)指出,在房地產信心未恢復前,中國家庭更願意把錢投在房子上,而不是政府的帳戶裏。
《華爾街日報》也提醒,未來要判斷中國經濟信心,別只看鋼鐵產量或出口數字,更要盯緊養老金現金流。那才是政府能不能兌現承諾的關鍵指標。
您覺得,現在的年輕人為何不願意交養老保險?歡迎在評論區說說看。#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