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有傳媒揭露6間本港自資高等院校中有一半均超收中國大陸、澳門及台灣學生,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今日(27日)播出的無綫新聞節目中回應稱,這可能與自資院校學生流動性較高、難以精確預測有關,但強調當局已發出警告信。
從2025/26學年起,本地6間自資院校獲准放寬招收大陸、澳門及台灣學生的名額限制,從原本的10%至20%一律提升至40%。立法會特別財委會的文件顯示,在2024/25學年,這6間院校中有半數超額收生,其中珠海學院的情況尤為顯著,該校大陸、澳門及台灣學生名額上限僅為10%,但實際比例高達62.6%。即使下一學年限額將放寬至40%,若維持現有比例,仍遠超規定。
蔡若蓮在節目中表示,由於自資院校的學生基數較小,非本地生的輕微數量變化也會顯得較為顯著。自資院校的學生流動性較高,數據計算不如公營院校精確。她已提醒相關院校避免過於進取的招生策略,並警告若發現故意違規,將再發出警告信。
她強調當局已發出警告信,並記錄相關情況,亦通報學歷評審局考慮。這對自資院校來說影響重大,因為課程開辦、續牌及未來發展均需依賴其質素,評審結果對它們至關重要。但蔡也承認,超收學生已獲取錄,情況需要時間糾正。
至於會否進一步放寬非本地生40%的限額以促進教育產業發展,她回應稱,每年八大院校平均分配的6,000多個超收名額其實不多,因此對此持開放態度,但關鍵在於完善配套設施。她提到,目前缺乏新的教學空間和大量宿舍供應,八大院校要完全消化40%名額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若北都大學城落成,將有條件適當提高限額,但需綜合考慮宿舍供應、新課程開發及人才需求等。
關於大專院校中國大陸教研人員比例被指太高,蔡形容這種比例是動態變化的,會根據院校發展的方向而調整。她認為院校會自行調整,並相信現階段大陸教研人員不會達到一半。她又預計未來十年,大陸、香港及海外教研人員各佔三分之一的比例不會有顯著變化。@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