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商舖)工商部董事劉重興表示,2025年第一季工廈市場買賣成交表現亮眼,錄得約540宗,較2024年第四季的423宗上升約27.7%,按年較2024年第一季的358宗增長約50.8%。成交金額約47.44億元,按季上升約30.8%,按年亦增約57%。季内數個大型發展商帶頭減價,當中包括麒豐資本旗下的新蒲崗東傲項目,在財政預算案放寬物業印花稅門檻後,迅即減價並提供入市優惠,帶動入市氣氛,銷情報捷。同時,隨著多個項目沽貨成效顯著,加上最新財政預算案放寬物業印花稅門檻,令500萬元以下細價工廈買賣大幅增加,佔整體成交高達七成。
同時,今年首季較矚目的成交為由凱龍瑞集團發展的長沙灣青山道550號蘢薈,最新成交為1樓A及B室及21樓1至4室及一籃子車位,涉及面積約15,607平方呎,成交價約1.18億元,折合呎價約7,576元。據了解,買家為鴻安國際貨運及船務有限公司或相關人士。而另一宗大額成交則為蘢薈3樓及18樓全層,面積合共32,314方呎,連4個車位及部分廣告牌,於2月初以1.76億元獲買家連命名權形式購入,呎價約5,447元。據悉,買家為著名健康鞋專門店DR KONG。
租賃方面,第一季工廈租賃成交約1,232宗,較上季的1,270宗微跌約3%,按年則下跌約52.1%,租賃金額約3,612萬元,按季下跌約3.8%,按年下跌約24.4%。劉氏指出,由於商廈市場租金持續下調,令不少企業轉租甲廈,變相拖累工廈租務市場,相信工廈租金會進一步受壓。電動車行業仍為工廈租務市場主流。同時,內地電商京東物流亦積極在本港大展拳腳,繼觀塘、葵涌、沙田及元朗後,於今年3月在港島區開設運營中心,位於柴灣康民工業中心地下,面積約13,562平方呎,呎租約20元,涉及月租約27萬元,中心內更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提升效能,進一步擴展其業務。
劉氏分析,發展商積極減價加上預算案等措施有效刺激投資者及用家趁低入市,令首季買賣成成交顯著上升,但近期貿易戰升溫,相信次季市場觀望氣氛會轉濃厚,入市意欲疲弱,個別原本有意入市工廈的企業及廠家都會轉買為租,待市況轉趨穩定再入市,因而有機會帶動租務交投。預料第二季買賣會跌至約500宗水平,售價將會下調10%,距離觸底不遠。而租務則可望上升至約1,500宗水平,但租金亦有約10%的下調空間。@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