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的關稅對峙持續陷入僵局,使全球供應鏈面臨壓力。這不僅影響到中國工廠的生產,還迫使航運商尋找新的貿易航線。
目前,美國對華關稅為145%,而中共對美關稅則為125%。如此高的關稅水平使受影響商品基本上無法再在兩國間穿梭。
關稅對商業供應鏈的多個環節造成了干擾,從中國的工廠車間到航運和運輸行業商。
中國工廠
供應鏈專家告訴《國會山報》(The Hill),關稅正在擾亂中國的生產,一些企業的工作正在枯竭,而另一些企業則正在接手。
檢查中國工廠的質量控制公司QIMA的行政總裁布雷托(Sébastien Breteau)說,「商品流通的可預測性大大降低。」
「一些供應商產能過剩,而另一些供應商則面臨著需求變化而帶來的瓶頸問題。」布雷托說,並補充,他的一些客戶正在改變經營策略。
廣東一家從事出口服裝貿易的企業損失慘重。老闆在影片中說,關稅戰發展到今天,問題已經非常明顯地顯現出來了,對紡織服裝行業造成重創。
該老闆說,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紡織品製造國,有三分之一的產品出口到美國,三分之一經過東南亞一些國家再進入美國。等於中國有60%的出口紡織品是跟美國有關係的。所以這次關稅對服裝製造出口企業老闆來講是一個重創。他的工廠已有二十條貨櫃滯留在深圳港口,還有十多條貨櫃拖回到工業基地,另外有十條貨櫃在港口就地轉內銷。
一些工人表示,貿易戰已導致生產鞋子、牛仔褲、電源插座和便攜式爐灶等產品的工廠停產一周或更長時間。一些企業主表示,他們正在減少加班或周末工作。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王馨對《金融時報》表示,許多商家「非常焦慮」,並已告知工廠和供應商暫停或推遲發貨。該協會是一個代表二千多家中國商家的行業組織。她表示,一些工廠停產一到兩周。
全球航運商尋求替代航線
航運和物流專家們表示,他們看到供應鏈因關稅而發生實時變化。
《國會山報》援引物流平台Flexport行政總裁彼得森(Ryan Petersen)的話說,「海運承運人(也就是營運船舶的人)已經開始調整貨船的位置。」
「他們不再為中國服務,而是轉到越南。正在選擇從東南亞到歐洲或到美國的新貿易航線。」彼得森說。
貨運保險公司紛紛提高保費以應對關稅,這增加了全球航運的成本。
港口營運商發現,客戶航運公司取消運輸的情況有所增加。據華泰期貨統計,中美之間的海運航次將出現大幅削減。從4月14日至5月11日,中國至美國東、西海岸的航次取消了26個,貨櫃運力削減近40%。
航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預計,今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將下降1%。勞合社(Lloyd’s)的分析師周五(4月25日)表示,「預計下降1%的幅度將與2020大流行年的情況大致相當。」
4月23日,深圳鹽田港從事汽車貨運已有七、八年的陳銘(化名)對《大紀元》表示,今年特別難。美國是我們的第一大外貿客戶,關稅加得都沒法幹了。
據他介紹,往日車水馬龍的鹽田港,如今出口美國的貨櫃量,大概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百分之七、八十。大量貨運空車停靠在陸地待工,即使看起來有車在運貨,也是裝載著退關後送回廠的貨物。這種情況從3月開始持續到現在,4月份的情況更加不樂觀。#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