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4月29日)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第100天,在這短短百日裏,特朗普政府對整個國內外政策進行大翻修,而焦點始終聚焦中共。不僅通過對華關稅戰打擊中共不公正貿易,而且在多層面施壓中共。
一、從全球對等關稅 到美中關稅戰
中共政權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對美國構成了現實的生存性威脅,而解決對美巨大貿易順差更是迫在眉睫,中共利用這些順差,在全球範圍裏資助獨裁政權反美,並從事收買與滲透活動。
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說,「中國(中共)是現代世界史上最不平衡的經濟體,也是美國貿易問題的最大根源。」
特朗普總統在就職最初的兩個多月裏,對中共當局「客客氣氣」,對中共施加的20%的芬太尼關稅,都由加墨兩國「陪綁」,而不像特朗普1.0那樣直接針對中共。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對全球開徵對等關稅,也沒有單獨施壓中共,大部份國家表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糾紛。但只有中共對等報復,中共官媒稱要「奉陪到底」、「打持久戰」。很多觀察人士都稱中共是「主動入坑」。
特朗普警告中共取消報復性關稅未果後,4月9日宣布,暫緩徵收高額的全球對等關稅90天,但對中國關稅不僅沒取消,還加碼到145%。至此,全球對等關稅演變為美中關稅戰。
不僅如此,特朗普試圖通過關稅組建聯盟對付中共。《華日》報道,特朗普政府計劃利用正在進行的關稅談判向美國貿易夥伴施壓,要求其限制與中國的交易,迫使美國貿易夥伴承諾孤立中國經濟,以換取白宮降低貿易和關稅壁壘。
中共反應相當激烈,央視公眾號「玉淵譚天」稱,絕不允許拿中共利益當投名狀。
特朗普政府這次對中共徵收的高額關稅,並非僅僅要解決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
特朗普表示,與中國的貿易問題遠不止關稅問題。他表示,從實際角度來看,中共只有在從根本上調整經濟結構後,才能重新平衡與美國的貿易關係。
二、特朗普政府施壓巴拿馬 衝擊中共「一帶一路」
除了關稅戰之外,特朗普政府還著眼於消除中共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
美國每年40%以上的貨櫃運輸量要經過巴拿馬運河,該運河是美國一個多世紀前建造的,並於1999年移交給巴拿馬。
自1997年起以香港為總部的長和集團,擁有巴拿馬運河五個港口其中兩個的營運權;2017年在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數月後,巴拿馬簽署了「一帶一路」協議,此後中共還在巴拿馬投資多個大型項目,成為美國的安全隱患。
「巴拿馬運河由中國(中共)營運,我們沒有把它送給中國(中共)。」特朗普在一月份的就職演說中說道,「我們把它給了巴拿馬,現在我們要把它收回來。」
2月初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訪問時,公開要求巴拿馬立即改變巴拿馬運河現狀。數日之內,巴拿馬就宣布退出「一帶一路倡議」;3月初長和集團宣布,將長和持有的巴拿馬運河港口權益全數售予美資為主的貝萊德旗下財團。
這一決定引發習的憤怒,《華日》報道說,習本來想將其作為與美談判的籌碼。
此後美中兩國圍繞巴拿馬運河的角力不斷升級,中共方面的干涉,外界擔心會損害香港的國際商業地位。
最新內容是,中共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長和港口交易各方不得採取任何方式規避反壟斷審查。而特朗普也強硬表示,美國軍艦和商船必須獲准免費通行巴拿馬運河。
三、終結小包裹免稅政策 限制中國跨境電商
疫情後中國經濟衰退,中共通過政府支持與補貼,並利用美國800美元以下小包裹豁免條款的漏洞,鼓勵電商出海,自2022年以來中國跨境電商在美國爆炸式增長。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發布的報告顯示,來自中國免稅小包裹出口額,從2018年的53億美元飆升至2023年的660億美元。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免稅包裹在2024財政年度增加至逾14億件,其中60%來自中國。

像Shein和Temu這樣的中國電商已經成為「小包裹免稅」的代名詞,不公平競爭使美國公司處於劣勢,並引發規避關稅、傾銷、環保、知識產權和勞工剝削等質疑。
2月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規定「小包裹免稅」(De minimis)政策不再適用。4月2日再次簽署行政命令,5月2日起,終止對來自中國和香港、價值低於800美元小包裹的關稅豁免。隨後特朗普又宣布,800美元小包裹稅率從計劃的30%提高至120%。6月1日之後入境的包裹將支付每件200美元的費用。
行政令指出,一些中國出口商「隱藏非法物質並隱瞞包裹的真實內容」,利用「小包裹免稅」處理相關的有限篩查來逃避檢測,並認為芬太尼販運部份是通過這些小包裹進行的。
分析師表示,在額外負擔下,目前透過Temu或Shein等平台進口的部份商品,價格會大幅上漲。
四、特朗普政府下令對中國船隻收費
在美國優先的政策下,特朗普政府發誓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尤其是造船業。在過去十幾年裏,中共每年下餃子般造軍艦。
特朗普政府2月就曾提議,對停靠美國港口的每艘中國船隻,收取高達150萬美元的港口費。全面遏制中共海運優勢,重振美國造船業。
在4月9日特朗普簽署的一項行政命令中,提到「振興和重建國內海運業和勞動力」,並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採取適當措施執行與中國造船業相關的任何限制、費用、罰款或關稅」。
4月17日,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修正的方案,港口費決定改採用「淨噸位」或「卸櫃數量」的方式來計費,每艘船隻在每次航程,最多只會徵收1次費用,每年最高徵收6次。
中國建造並由中國企業擁有的船隻,將被徵收每淨噸50美元的費用,且每年將調漲30美元,連續3年,也就是到2028年時,收費將達到每淨噸140美元。
特朗普政府這一做法,被媒體形容為「史上最硬海運制裁」。
五、科技制裁
特朗普政府繼續拜登時期對中共科技封鎖的「小院高牆」政策,堵住漏洞且力度看起來更大。
3月25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將80家實體列入貿易出口黑名單,其中包括五十多家中國實體,旨在阻礙中共開發高性能計算能力、量子技術、先進人工智能和高超音速武器。
本輪制裁堵住拜登時期的漏洞,並加強了對先進晶片的全球管制。
4月15日,英偉達披露,其「特供」中國市場的AI晶片H20,已經被美國政府列入出口管制,需要申請許可證方可出口。
本次禁運AI晶片H20,與前段時間中國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的衝擊有關。DeepSeek自稱其功能媲美OpenAI,還使用更少算力更低成本。但後來曝光其大量使用英偉達(Nvidia)生產的H20晶片。
可以想見,未來對中共科技的制裁會更加精準並隨時升級更新。
六、特朗普格陵蘭島言論 意在中共
除了巴拿馬運河之外,特朗普的另一個地緣政治的焦點是格陵蘭島,後者同樣指向中共。
早在1月7日,特朗普就表達了控制格陵蘭島的興趣,並在就任總統第一天就對記者表示,「格陵蘭島是個好地方,我們需要它來維護國際安全」,丹麥無法「保住」格陵蘭這個丹麥自治領土。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總統購買格陵蘭島的提議「不是玩笑」,收購這塊半自治的丹麥領土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3月28日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了格陵蘭,萬斯說,美國必須做符合美國利益的事,那就是確保格陵蘭的安全。如果格陵蘭失去自決權,如果格陵蘭人民的未來被中國共產黨所掌控,這不僅不會改善他們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將極大削弱美國和世界的安全。
「他們(中共)已經採取措施,在這裏投資和開採資源,讓格陵蘭陷入荒謬的債務陷阱。而且我們知道他們正在向這裏派遣大量軍事資源。」
七、與俄羅斯修好 孤立中共
終結俄烏戰爭是特朗普選舉期間的的一個口號,也是上任後的當務之急。
特朗普終結俄烏戰爭的努力,首先要修復美俄關係。特朗普上台伊始,美國對俄羅斯政策急劇轉向。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特朗普向普京示好,是一種「反向尼克森」策略,意在從中共那裏拉回俄羅斯。
特朗普認為,當今世界上對美國最大的威脅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共。中共今天在習近平的領導下,越發咄咄逼人,把美國當成頭號敵人,並在國內重新復活共產主義運動。
八、病毒溯源
中共當局對病毒溯源耿耿於懷,2020年澳洲堅持要求獨立調查中國COVID-19病毒來源,被中共經濟制裁,可見病毒溯源始終是中共的一塊心病。
4月18日,美國白宮更新網頁,採納了2019年爆發疫情的COVID-19病毒源頭源自中國實驗室外泄的說法,新的頁面標題寫著「LAB LEAK」(實驗室外泄),兩個大字中間配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照片。
網頁上指出,COVID病毒具有一項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學特徵,「如果存在病毒自然起源的確鑿證據,它早就應該出現了,但事實並非如此」。
中共大為光火,稱「妄圖以疫遏華制華,其陰謀絕不會得逞」。
觀察人士認為,現在關稅戰升級,病毒溯源議題成為美方的一項談判籌碼。美國若沒有領頭主導清算究責,其它國家難以對中共發起追責。若此事輕易放過,未來中共可能再次平白無故釋放莫名的病毒。
自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導致超過一百萬美國人的死亡。
美國密蘇里州在2020年4月控告中共政府等單位隱瞞疫情。今年3月,密蘇里州獲得美國聯邦法院的缺席判決,裁定中共需賠償超過240億美元。#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