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成立19年的社會民主連線宣布解散。前主席陳寶瑩昨日(25日)在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的網台節目中質疑,政府提出的「軟對抗」定義模糊,相關行為有機會「質變」成違法行為。陳寶瑩引用了捷克作家哈維爾的「活出真相」理念,提出看似微小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個人在高壓環境下的掙扎。

在節目開初,陳寶瑩坦言,對解散一事「沒有太大感受」,可能因為暫時仍未完全沉澱事件;但同時感到心情忐忑,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怎樣行落去,好像失去了生命重心。劉慧卿表示,雖然社民連無法再擺街站、寫文章、請願發聲,但是陳仍可以用個人身份發聲,陳則回應稱「當然可以」,她近期也不斷閱讀書籍等資料。

她認為傳統的「紅線」概念已逐漸被「軟對抗」所取代,過去所謂的「紅線」是指法律的界限,例如觸犯《港區國安法》或煽動罪的行為,但如今「軟對抗」這一模糊的概念正被廣泛應用於批評政府或表達異見的行為;「軟對抗」這個詞表面上不觸及法律,但實際上是一個很危險的定義,它讓人無所適從,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放大解釋,「質變」成為有可能違法。

劉慧卿則補充,建制派提出的「四不講」甚至可能演變成「十不講」,反映出當局對言論的管控愈發嚴格,尤其在選舉前夕,敏感度更高。她表示,這種模糊的界限不僅影響政治人物,也波及普通市民,連中學生辯論比賽也因為「商場裝修」被突然取消,令她感到憤怒。

陳寶瑩分析指,政府正試圖將社會中的組織力量「瓦解」,將市民變成「原子人」,即孤立的個體,失去集體行動的能力。從政黨到只談政策的非政府組織,甚至書店等文化場所,只要被認為是「有聚集」的地方,都可能成為打擊對象。有一些書店因展示某些書籍或海報而被指控,儘管證據站不住腳,但當局往往「先打擊,再看反應」,這種策略的打擊面更大,讓許多團體在壓力下選擇自願解散。

劉慧卿又透露,其網台節目曾邀請建制派人士參與,但近期這些人士紛紛拒絕,顯然受到某種壓力,「很明顯有人叫他們不要來……這不是我一個節目的問題,是整個言論空間被壓縮的問題。」

陳寶瑩:活出真相

陳寶瑩引用了捷克異見人士哈維爾的「無權勢者的權力」理念,提出「活出真相」的概念。她以一個賣菜大叔的故事為例,政府要求每人掛上「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橫額,若拒絕可能面臨後果,但掛上則意味著被迫妥協,這種看似微小的選擇,實際上反映了個人在高壓環境下的掙扎。因此,她認為,即使街站或公開倡議看似沒有用,其價值在於示範公民的基本權利。

節目也提及了香港當前的經濟和民生問題。陳寶瑩指,政府應專注於改善民生,而非一味輸入外勞或調查福利分配,這種做法只會加劇市民的不滿。劉慧卿則提到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的文章,建議政府放鬆對新聞自由和遊行的限制,以增強社會活力,然而,這一提議卻被親建制人士斥責。

政府近期修訂《監獄規則》收緊在囚人士的權利,劉慧卿提到,有人計劃探訪在囚的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但懷疑因「黑名單」限制而受阻。她認為在新規例下,囚犯不能見律師或醫生,比不能夠吃「私飯」更大問題。@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