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總統大選於周日(5月4日)舉行,右翼候選人西米翁(George Simion)在首輪投票中以約40.6%的得票率領先,將於5月18日與布加勒斯特市長達恩(Nicusor Dan)進行決選。此次選舉被視為觀察特朗普式民族主義在歐盟發展動向的關鍵事件。
西米翁現年38歲,為羅馬尼亞右翼政黨「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AUR)領導人,他反對軍援烏克蘭,並公開表示支持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
西米翁崛起 承接右翼選民動能
西米翁搭上了對傳統政治人物不滿的民意浪潮,在本次大選中快速提升了聲勢。
在投票站關閉前不久,西米翁對外國媒體表示:「我們是特朗普主義政黨,將治理羅馬尼亞,並使羅馬尼亞成為北約的堅強夥伴和美國的強大盟友。」
達恩則是一名獨立候選人,以反貪腐為政見,獲得約21%的支持率晉級決選。他擊敗了由親西方聯合政府三黨支持的中間派前參議員安東內斯庫(Crin Antonescu),後者最終未能進入第二輪投票。

去年11月,羅馬尼亞已舉行過總統大選,但在首輪投票結束後,因傳出俄羅斯干預大選、疑似支持極右候選人喬治斯庫(Calin Georgescu)而被宣布無效,喬治斯庫隨後被禁止再次參選。
西米翁在上次僅獲得14%選票,這次則大幅領先,分析認為他成功承接了極右派選民的支持。
5月4日當天,西米翁與喬治斯庫一同現身投票站,後者稱此次選舉是「騙局」,並呼籲人民「奪回國家」。
大選牽動歐盟走向 親特朗普勢力增長
有政治觀察人士指出,若西米翁當選,羅馬尼亞未來在歐盟與北約中的立場可能出現變化。羅馬尼亞目前位於北約東翼,鄰近正與俄羅斯交戰的烏克蘭,因此外界關注該國外交走向是否將影響地區安全情勢。西米翁曾表示,他對歐盟現行政策持保留態度,並不支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羅馬尼亞實行半總統制。羅馬尼亞總統為國家領導人,而羅馬尼亞總理則是政府首腦。總統掌握軍隊指揮權,並主持負責軍事援助決策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亦可任命總理、大法官、檢察官與情報首長,並有權對歐盟重大議案行使否決權。
目前,羅馬尼亞已向基輔捐贈一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協助訓練烏克蘭戰機飛行員,並透過黑海港口協助出口逾3,000萬公噸烏克蘭穀物。
根據開票結果,西米翁在海內外皆獲得強勁支持,特別是在僑民選票中領先。根據CNN報道,西米翁目前在海外票箱中得票率約59%,達恩為26%,安東內斯庫則為7%。
觀察人士還指出,由於達恩與傳統政黨關係緊張,部份選民可能較難轉向支持他,預料西米翁在決選中可能擁有更大的領先幅度。
西米翁近日表示,羅馬尼亞與波蘭是美國的重要盟友,強調「讓支持特朗普主義的領導人掌舵布加勒斯特與華沙」至關重要。
去年選舉被取消後,美國副總統萬斯也曾批評該決定「證據薄弱」,有打壓反對派與違反民主原則之疑慮。#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