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日、韓等國家長送學齡孩子出國留學的地點出現了新選擇:馬來西亞。據馬國教育部數據,國際學生人數從2022年到2024年增長了42%,達到30,000人,其中約8,000名來自中國,4,000名來自南韓,3,000名來自日本。

同時,馬來西亞國際學校的數量穩定成長,從2019年的160所增加到2024年的227所。

談到馬國留學,人們一般會想到巴生谷地區(Klang Valley,近首都吉隆坡)的國際學校。

然而,最近馬來西亞南部的柔佛州(Johor)也越來越重視國際學生。目前,柔佛州有33所國際學校,學生人數超過11,000名。另外,在北部的檳城,國際學校的數量在過去十年中翻了一倍,達到12所;有部份原因是檳城不斷發展半導體和電子產業,吸引了來自東亞各地的人才。

相較歐美學費生活費較低廉

自2004年起,馬來西亞放寬國際學校入學限制,這也使得馬國在近二十年來成為新加坡或澳洲之外的便宜留學國。

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通常大致分為四個等級,其聲望、學費和學術成果各異。馬來西亞馬爾伯勒學院(Marlborough College Malaysia)、愛麗絲史密斯學校(Alice Smith School)和吉隆坡國際學校(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Kuala Lumpur)等一級學校被視為精英學校,提供一流的課程、教師和升大學管道。

頂級學校全寄宿的費用約57,500美元。四級學校的全寄宿學費則十分划算,新山一所私立學校的平均學費為6,273美元,相當於隔壁新加坡學費的30%。

較均衡的教育環境受家長青睞

如今,馬國成為東亞父母的熱門選擇,不僅僅是因為學費低廉,還因為馬來西亞有比較全面的成長環境、英語環境、課程多樣性和文化熟悉度。

據《日經新聞》報道,雙威國際學校(Sunway International Schools)執行董事鄭敏偉(音)表示,馬來西亞有其「地緣政治優勢」,即政治穩定、國際關係良好、在東南亞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元文化。

一位廣州的企業家安娜‧顧(音)分享,在6年前她就把兒子吉米‧馮送到馬來西亞的一所學校,當時兒子9歲。她看重的是這所國際學校重視學習實踐、自我表達,孩子有更均衡的受教育環境。現在兒子吉米已經15歲了。

顧女士表示,與中國相比,馬國教育品質佳,學習的「壓力較小,但這並不表示標準較低」。

另外,生活成本也不高。她表示:「馬來西亞的生活成本與廣州相當,甚至更低。」「生活壓力較小,陽光明媚,還有大量的華人社區。」

把孩子送往海外留學,家長也會擔心社會風氣與治安問題。一位南韓家長金女士表示:「在馬來西亞感覺更安全。」

逃離中國大陸無止盡的內卷

BBC報道,由於中國大陸高壓的學校環境,根據《2023年中國青少年自殺報告》,僅2023一年內,中國青少年自殺人數就達到11萬人。

因應這些壓力,中國多地高中陸續宣布實行雙休政策,但中國媒體《財新》報道稱,實際執行依然重重受阻,鄰近高考的高三執行難度尤其大,許多高三學生依然要利用周末考試、補課、自習。

「你當然可以順應國家號召不去補習班,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但同班同學都在補課,你怎麼知道老師不會留一部份內容在補習班上去說?大家周末都在上課,你能不上課嗎?」湖南一位家長說。

一位從事高中生教培行業的李先生說:「你在中國考大學,你就離不開分數,離不開補習班。」

現在,越來越多中國家長拒絕讓孩子承受異常的課業壓力,對許多人來說,前往馬來西亞似乎是一個「性價比」不錯的選擇。#

----------------------
🏵️ 法輪大法洪傳世界33周年特刊:
https://tinyurl.com/3p4e4yr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